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李奇泽强楠楠)任城区立足人才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在推进人才和产业互动发展、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人才柔性流动、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努力打造区域人才发展高地。
坚持机制创新。坚持围绕产业配套人才政策。围绕信息技术、机械制造、高端轻工、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先后出台了“233”人才引进计划、人才新政“黄金十条”等系列惠企惠才政策,增强了人才优惠政策落地的可操作性。大力提升人才工作合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和考核机制,先后召开全区推进人才强区战略暨科技创新大会、全区“双招双引”工作会议,将招才引智纳入镇街、部门综合考核体系,进一步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引才聚智。坚持以企招才、以才引才理念,先后举办新能源产业专家任城行活动、“新旧动能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高端人才论坛、青岛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会等系列招才活动。绘制“任城英才地图”,先后赴北京、上海、大连、青岛等地对接高端领军人才,帮助企业引进高端领军人才10名,签订新动能项目23个。建设“人才飞地”,成立京鲁(济宁任城)科创孵化器,筹备海外引才工作站,实现“创新孵化在外地、转化落地在任城”柔性引才。
坚持“院地合作”。把围绕产业需求引进“大院大所”作为集聚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的“抓手”和“捷径”,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任城分支机构或基地。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共同实施“财童计划”,与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共同开展第二期“沃土计划”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山东省首家与北京大学开展合作的县市区。与清华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石油大学共同举办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暨科技成果推介会,推动了人才引进、项目合作。近三年来,共引进院士8人,国家级重点工程人才11人,其他省级以上人才32人,为企业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余人。
坚持服务优先。实施人才政策“三进三促”活动,定期到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开展政策解读和人才需求调查,通过精准引才,降低企业引才成本,提高企业育才用才积极性。实施企业家素质和企业研发平台“双提升”工程。先后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举办企业家培训班6期,三年来共新建升级企业创新研发平台30余家,为集聚高端人才、推进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基础。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了精装修专家人才公寓。畅通人才绿色服务通道,为高端人才创业提供“一对一”全程帮办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李建坤)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太白湖新区抓牢抓实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和整...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