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李勇任莹
任城区仙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服务态度上精心、服务理念上精细、服务措施上精准、服务过程上精致、服务效果上精彩”的五精目标,深入推进“简、融、服”工作法,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提升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截至9月底,完成各类事项办理10258件,群众满意率保持100%。
“简”出高效
“一简多增”助力效率提升
为民服务,务必高效精致。每天,仙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商事登记窗口都会迎来许多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和群众,他们或进行市场主体登记、审批门头;或前来办理健康证、社会保险……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但各项工作却井然有序高效运行,这得益于为民服务中心开展的“一简多增”工作举措。
让每一位群众“明白办事、精准办事、高效办事”。仙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坚持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一方面根据相关文件规定重新系统梳理了服务指南,包括事项名称、办理依据、办理地点、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基本流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以及咨询电话等,加强业务培训,做到人人熟知,让群众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持续精简办事流程,将部分业务由窗口登记办理升级为网上审批办理,省时省力,让企业和群众只跑一趟腿即可办理完业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让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和群众宾至如归。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推进,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减少,网上办理的业务大大增加。中心在自助区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多台电脑,“便民利民、应进则进”。
“融”出特色
“三位一体”为民服务
仙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效整合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公益服务中心和市家庭服务中心三大实体服务大厅资源,创新打造全市首家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公益服务中心和家庭服务中心“一条龙、一站式”为民服务平台和“三位一体”为民服务体系,服务面积扩大到5000平方米。
中心将人社、退役军人服务、民政、卫健、惠企政策咨询、商事登记(市场主体登记、食品经营许可、门头审批)、家政服务、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就业创业、职业鉴定等功能集纳到一起,实现“三心合一、三务合一、一门办理、一趟办全”,居民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腿即可办完家中大小事宜,个人事项、企业事项、家政事项全部解决。
在仙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经常可以看到前来办理就业创业登记的待业者在中心谋得新的工作,或者前来办理困难救助的特殊人群在中心得到更多的帮助。三中心的结合真正达到了“1+1+1>3”的效果,成为了仙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特色招牌,也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服”出精彩
一帮到底、代办365、服务360
为民服务,务必精准到位。即使是做窗口服务,但也不能仅仅让群众“走进来”,作为服务者本身,也要“走出去”。仙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成立了由社区代办员和为民服务中心志愿者共同组成的“仙(先)锋队”,提出一年365天预约热线畅通,为企业群众帮办代办服务360°无死角的“代办365、服务360”的工作理念。对各项服务精准定位,创新载体,一帮到底,全面构建起“咨询事项一口答复、单一事项网上申请、审批过程全程公开、业务办结跟踪服务”的新模式,以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质量为抓手,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代为跑腿,为新登记注册的企业代为办理市、区相关审批手续,为前来办事的群众和企业提供服务指南和政策解答。
“仙(先)锋队”的成立,也让仙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每到居民医疗、养老保险、领取社会救助金的时候,仙(先)锋队员都会通过群发短信、微信公众号宣传、朋友圈转发等温馨提示,确保政策覆盖到位;为解决许多新开户企业和个体对于业务流程“一头雾水”的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市场主体登记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德琬姜国乐本报通讯员吴晓丹熊媛媛“想想家中95岁高龄的奶奶,白发苍苍的爹娘,焦急万分的妻儿,我的心在...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