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盖鸣霆
12月2日,是第八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济宁市举行以“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积极倡导交通出行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活动现场,各交警勤务大队创新性地开展了醉驾体验、盲区体验,并利用“幸运转盘”、“套圈”等形式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引来众多市民参与其中。
宣传现场,市中交警大队的模拟酒驾醉驾体验区,可谓别具一格。市民只需要戴上特制的醉酒模拟眼镜,就能在视觉效果上感受到醉酒后的眩晕。哪怕在平地上行走,也会跌跌撞撞,更别说准确分辨前方的隔离桩了。前来参与体验的宋女士直呼:“自以为障碍物距离自己很远,但没想到刚迈两步就撞上了。看来这喝酒对驾驶的安全影响真是太大了。交警部门一定得严查,不然一次酒驾很有可能毁掉几个家庭。”同样吸引眼球的还有高新交警大队设置的汽车盲区体验区。体验车的周围,民警非常清楚地标明了车头盲区、车尾盲区、A柱盲区和B柱盲区。“很多驾驶员都习惯直接上车、开车,但是安全规范的方式应该是绕车多观察几圈,看看车周边有没有人或物,特别是一些小朋友,一旦蹲在车尾或者车头处玩耍,驾驶员视线内看不到,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高新交警大队交宣民警李欣介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和交通宣传教育工作,并组织志愿者开展了“遵守交通信号”、“礼让斑马线”、“摒弃交通陋习”、“文明交通我践行”等系列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今后,济宁市各级各部门将把主题活动与本部门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紧盯风险源头、狠抓隐患排查整治,实现风险隐患“清零”的目标;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倡导和传播自律、包容、文明、礼让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凝聚社会共识,为交通安全环境持续稳定、文明交通社会氛围持续向好打下坚实基础;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推进协同共治,切实做到联动融合、责任共担、风险共管、安全共建。
新闻推荐
到2022年,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不再难 家门口的幸福来了
本报记者苏茜茜通讯员郭晓璇11月29日,第六次全市民政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为建设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济宁市将结合全国...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