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草茵柳新。4月3日一大早,67岁的曹新安老人像往常一样,来到三十六烈士井墓旁,拿起扫帚把院子里外打扫干净。老人住在离烈士井墓1公里的中铁十四局三处宿舍,自2017年开始,清扫井墓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兖州三十六烈士井墓位于济宁市兖州区鼓楼街道长安社区府学后街,两座距离数十米的圆金字塔形墓下,埋葬着在第一次解放兖州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36名烈士遗骨,也记录着一段沉痛的岁月。
时光回溯到1946年1月。新四军第一纵队奉命攻打兖州城,二旅四团八连奉命向兖州城西北角实施强攻,攻进城的连队指战员英勇拼搏,但最终因寡不敌众遭到严重损失,除5人跳出城墙生还外,部分战士当场英勇牺牲,剩余36名指战员受伤被俘,后宁死不屈惨遭国民党军队杀害。敌人残忍地将烈士遗体抛进城西北角菜园里的两口井内。1953年12月,全县人民捐款捐物,在原水井上建起两座烈士墓,敬称为“烈士井”。
1985年,鼓楼街道51岁的安良老人在长安府学后街盖了房子,宅院门前就是烈士墓。自此,他开始了守护烈士墓的生活。
老人坚持义务打扫烈士墓30多年,每逢重要节日,不论风吹雨打,都挡不住他来祭奠英雄的脚步。老人说,他们是为兖州老百姓献出的生命,我这些付出又算得了什么,我要让我的孩子们都记住,是烈士给了我们美好的新生活。
每有闲暇时间,邻居们也都会帮着清扫。逢年过节,安良老人和邻居们还自发到烈士井墓前祭奠。“看着老人年纪大了,我就来扫,反正又累不着,这没什么。”53岁的周传新也是一位邻居,担心安良扫不动了,要替他扫。
随着安良老人年纪增大,还常生病,孩子将其接到江苏生活。家住中铁十四局三处宿舍的曹新安,2017年在烈士陵园参加祭扫时,得知“三十六烈士井”原址在鼓楼街道长安府学后街,距离自己住的地方很近,便特意去“三十六烈士井”原址祭奠。期间,听说安良老人守护“三十六烈士井”义务打扫31年的事迹后很受感动,于是便主动承担起了义务打扫“三十六烈士井”的责任。
四年来,曹新安老人几乎每天都会来“三十六烈士井”原址转一转,为烈士井除草、擦拭、修剪树枝,特别是刮风下雨后,老人第一时间都会出现在这里,清理残枝树叶、疏通积水、擦拭墓碑。在他的精心看护下,“三十六烈士井”原址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
在看护“三十六烈士井”的同时,曹新安老人还自觉为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们当起了义务讲解员。现在,老人已经把打扫烈士墓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清扫祭奠三十六烈士墓,承载着我们对英雄的无限缅怀,表达对英烈们的追思之情,这是我们后来人应该做的。”曹新安老人边打扫边说。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据了解,在兖州,每年自发和有组织前来烈士井、烈士陵园祭扫祭奠先烈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少先队员有5万多人次。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张美荣
俞丽珍
新闻推荐
本报兖州讯(通讯员王小双)近年来,兖州区不断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的“红色物业”治理模式,持续加强和创新党对物业服务企业的领导...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