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5月12日讯(记者王粲)记者从今天下午召开的济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到2025年,济宁市新能源重点企业将达到100家,集群营业收入将达到300亿元。
近年来,济宁市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大力培育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18.08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17.42 %,同比增长3.0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三五”新能源发展目标,全市新能源产业集群企业91家,营业收入约66亿元,集群科研经费投入达2亿元,占集群营业收入的比重达3%。
“十四五”时期,济宁市将坚持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双轮”驱动,对标“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统筹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提质升级发展“光伏+”工程,稳步有序发展生物质能,打造新能源多元化利用示范基地。到2025年,力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50万千瓦左右,实现规模翻一番;围绕壮大新能源产业储能装备、集热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氢能源研发与应用“四大产业链条”,以点带面,形成具有济宁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聚集区。
记者了解到,下步工作中,济宁市将重点主攻“光伏+”工程、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3大新能源开发利用板块和新能源储能装备、新能源集热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和氢能源研发与应用4大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板块;结合采煤塌陷地治理,打造“鲁西南采煤塌陷地光伏发电基地”;探索综合智慧能源新模式,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区;探索储能商用模式,打造储能应用示范;同时,壮大新能源储能装备产业链,培育新能源集热装备产业链,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装备产业链,布局氢能源研发与应用产业链,助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专业与发展 使命与担当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举办系列活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
本报记者山进本报通讯员张勇高爽人们说护士是天使,像蝴蝶一样轻盈,像羽毛一样温柔,每天穿梭在病房与护士站之间,冲无数的盐水...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