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马玉强
11月28日,在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山东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反馈会上传来喜讯,曲阜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近年来,该市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立了“内涵外延并进、城乡教育一体”的发展思路,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为目标,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中小学教育满意度连年列济宁各县市区前茅。
实施“标准化工程”
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档的图书阅览室……这些以前只能在城市学校能看到的情景,如今在该市农村学校已是屡见不鲜了。这得益于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行的农村学校标准化工程。
位于曲阜地区最北端的石门山镇歇马亭小学,曾经是一所相对偏远的山村薄弱小学。教学楼陈旧,各种教学设施严重匮乏,授课方式落后,一度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现如今,学校不仅实现了原址重建,而且每个班级都安装了崭新的多媒体,微机室添置了45台新电脑,教师人手一台新电脑,备课查资料方便多了。走进歇马亭小学的课堂,数学老师郭彦彦正利用“班班通”设备,使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化资源上课,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通了网络就等于架起了教育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据统计,近三年,曲阜市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高达4.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36.4万平方米,全市所有中小学均已达到师生用机标准,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各类教学实验器材、设备配置和图书数量均达到省定标准。特别是高标准建设体育运动场地,着力解决学校无田径场或场地过小、篮排球及乒乓球场地不足等问题。一次性投入8000万元,为82处学校全部铺设塑胶操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操场塑胶全覆盖。目前,全市省级规范化学校19处,济宁市级规范学校35处,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占比居济宁市前列。
留守儿童走进“爱心班”
“我们平时没时间管孩子,也没有文化,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愁坏了,老师们牺牲休息时间,无偿给孩子辅导。孩子有这么好的老师,真是一辈子的福气。”说这话的是石门山镇歇马亭小学四年级二班韦祎佳同学的奶奶。韦祎佳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年老的奶奶不能照顾好她,是学校的“爱心班”给了她莫大的温暖。
据介绍,该校462名在校学生中,有231名学生因父母外出务工而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往往出现行为习惯差、生活缺少照顾、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等问题。为此,学校设立留守儿童“爱心班”,老师全部自愿参加,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无偿辅导,尽最大可能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学习困境。针对留守儿童周末、节假日生活中缺少亲情、情感上缺少依靠、学习上缺少监管的现象,学校还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组建了“周末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把同村或邻村学生分成50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8—10人,开展小组集体学习活动,将学生周末、节假日空闲时间有效管理起来。为确保学生学习活动安全有序,学校成立专门巡访指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包保年级干部和班主任任成员,实行导师制,指定10名教师作为每个村“学习小组辅导员”,不定期深入各村调研巡访,对小组学习的成员分组、合作内容、活动组织及时间安排进行调研指导。
人才向农村学校倾斜
位于尼山镇的红军小学,以前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音、体、美教师严重缺乏,长期以来都是班主任兼任这几科教师。三年级班主任孔老师说:“过去我兼任音体美老师时,只能带着同学们听听歌、跑跑步、描描画,孩子们都提不起精神来。现在有了专职老师,配置了标准的音乐、美术教室和体育器材,班级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了。”
据了解,三年来,曲阜市累计招考教师和高层次人才330人,重点安排到偏远农村学校任教,全面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外出挂职学习、民主推荐、科学考查、竞争交流等方式,调整校长100多人次。在全国率先推行“第一校长”制度,聘请赵丰平、赵福庆等省内外知名校长为“第一校长”,帮助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提升办学质量。2012年—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招聘教师和引进高层次人才460人,重点安排到农村一线。全市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8%。教育部门制定了城区学校支援农村教育的实施方案,每年开展教师支教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安排城区教师46人下乡支教,安排农村教师镇街之间、城乡校际之间交流193人,校长副校长交流52人。组建了曲阜市教师教育中心,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批全省20所县级教师教育基地,并作为全省区域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常态化三试点之一。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培训机制,三年来,全市共有3万余人次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远程研修和国培计划,教师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初中师生比为1:8.48,小学师生比为1:13.84,农村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为59.1%,市直占比61.14%,城乡基本保持均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桂利本报通讯员马玉强走进曲阜每一所学校,都会被迎面而来的校园新风所感染。古朴典雅的校园环境、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声有色的第二课堂、亲密无间的师生...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