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新闻 合山新闻 象州新闻 武宣新闻 忻城新闻 金秀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来宾市 > 合山新闻 > 正文

文化“魔力”的连锁效应

来源:广西日报 2010-05-09 22:5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莫慧军 莫益路 石 星 江永新 杨振文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如此单调的生活可谓“文化沙漠”,曾是来宾一些农村的真实写照,也是赌博、打架等不良之风滋生的“温床”。

然而,来宾市去年年初开始实施的“求乐、求知、求技”文化惠农工程,正在让“文化沙漠”演变成“文化绿洲”。现在的来宾,高标准的灯光篮球场和文艺舞台已覆盖全市700多个行政村,1000多支农民篮球队和800多支农民文艺队活跃在乡村。集科学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将于今年年底覆盖所有行政村。随着文化设施的日益健全,农村文化活动日渐丰富——篮球比赛天天打、文艺表演周周有、图书室里身影多……

近日记者穿行在该市各地农村,惊喜地发现:丰富的文体活动给来宾农村带来了一系列连锁效应——

小小篮球,“玩转”干群关系

开年第一个工作日的傍晚,兴宾区凤凰镇新隆村公共服务中心。

夕阳映照的篮球场上,两支球队正在激烈对阵。对阵双方是:市委书记张秀隆带领的市委机关队和新隆村农民篮球队。

各级领导带队与农民打篮球,在来宾已是寻常事。

“来宾农民爱打篮球爱看戏,因此,来宾各级领导也要参与进去。这对和谐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莫大功效。”张秀隆多次在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中去,在一起打球看表演的过程中,了解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书记带头,一年多来各级领导纷纷深入基层群众,带着篮球,带着服务的心态。

合山市里兰村的江村屯和寨村屯一直存在宗族矛盾,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更严重的是,由于常年采矿导致的饮水困难,村民对各级干部心存怨恨情绪,镇、村两级干部调解效果都不理想。随着“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进村的次数增加了,打球看表演的同时,对矛盾和问题也有了深入了解。于是,困扰双方的饮水问题,在当地干部的帮助协调下,很快得以解决。终结上访生涯的寨村屯老上访户韦绍基幽默地说:“出去上访,不如在家打球看戏。干部同我们一起打球看戏,有问题直接反映嘛!”

有人戏说:“如今,在来宾最少见的是没有跟农民打过篮球的干部。”的确,小小篮球,拉近干群距离,“玩转”了干群关系。象州县石龙镇党委书记邓永康对此感受良深,“以前下村做工作,经常会有各种阻力。现在村里唱戏会邀请干部去看,干部也不时到村里与农民打场篮球赛。交流多了,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小小篮球,还“玩转”了群众关系,催生了乡村和谐文明风气。兴宾区三五乡古登村与马安村由于历史原因,多年互不往来,曾让乡村干部为这两个村的治安问题担忧。去年上半年,古登村建起篮球场、文艺舞台后,两个村的青年后生们先后组队到对方主场打比赛。接触交流多了,坚冰打破了,对立双方成了球场朋友。

随着“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推进,忻城县思练镇石龙村由治安混乱村变成了“文明示范村”,八冬村、牛辽村等一个个全年发案率为“零”的行政村不断涌现。据统计,去年全市农村治安案件数下降了65%。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草根文艺,“搭载”政策进村

“阿青啊,什么喊做‘新农保\’?”“就是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补贴一部分、农民自己出点钱参保,60岁以后月月可领养老金……”

近日,由农村文艺队自编自演的小品《民生工程新农保》在武宣县二塘镇樟村上演,吸引了不少村民。观看演出的村民黄有为感慨道:“这个节目好啊,国家政策讲得通俗易懂,还娱乐了大家。”对于草根文艺的魅力,武宣县劳动保障局局长廖武谊感受更加深切。

武宣是广西首批14个“新农保”试点县之一,由于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老百姓参保意识不强。年初,廖武谊想到了农民文艺队,于是亲自出题,让各村文艺队编宣传“新农保”政策的节目。很快,由农民文艺队自己创作的10余种文艺节目编好了。短短两个月时间,这些通俗易懂的节目就在全县每个乡镇做了一轮巡演。“新农保”这项惠农政策也随着草根文艺节目,走进千家万户。

借助文化惠农工程平台,武宣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不俗成绩:截至4月底,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参保率超过30%,走在全区14个试点县的前列。

兴宾区人口和计生管理局则借助这一平台,在20个村长年开展计生宣传、健康讲座等服务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年,该区同时获得自治区人口计生工作进步奖和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两个奖项。

来宾市“三求”办负责人介绍,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支文艺队,800多支由农民自己组织的文艺队,最知道农民需要什么样的节目,由他们搭载政策下乡,政府的工作好做多了。

文化魔力,“富”了脑袋富钱袋

“看戏打球真热闹,闲来图书室里泡;不去赌博不去偷,乡村和谐换新貌。”

这是一首农民自编的山歌,也是如今来宾农村的真实写照。

随着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来宾农村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打球看书不再是青年学生的事了,唱歌跳舞也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了。

兴宾区凤凰镇长福村自从去年6月建起了球场和舞台,农民们纷纷从牌场转战到球场和舞台。特别是每晚7时以后,全村男女老少100多人就集中到文艺舞台上跳舞嬉戏。

合山市河里乡河里村的图书室建成一年来,来借书的村民已达数千人次。尽管,统计数据在每个行政村图书室管理员那里都不一样,来宾农民开始亲近图书室却是让人惊喜的变化。 

合山市副市长蓝艳青感慨:来宾文化惠农工程“富”了广大农民的脑袋,培养了新农民。

广大“富”了脑袋的农民,还要富钱袋。

兴宾区城厢乡岜巴村村民石江龙去年开始迷上泡图书室了。一本养殖乳鸽技巧的专业书,让他受益匪浅。今年他的乳鸽场每个月可产乳鸽2500对,年收入近10万元。

合山市河里乡村民李东杰经常光顾村里图书室,学习研究科技养蚕小窍门。去年,他家桑蚕产量比其他村民高出了许多,不少村民也跟着他开始读书了。

类似的例子在来宾农村举不胜举。最神奇的得数象州县大丹村村委副主任黄文鲜了。她不但自己通过读书学习,成了当地有名的养蚕“土专家”,还办起了免费培训班,培训当地农民科学养蚕。

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来宾市文化惠农工程推动新农村建设大步向前。

新闻推荐

追逐几代人的治旱梦想

本报记者陈坤本报通讯员蓝艳青“壮乡儿女多奇志,战天斗地伏旱魔。”9月21日9时许,记者从忻城县出发,沿二级路、乡村公路驱车半个多小时后,来到一个位于崇山峻岭间的工地,只见宽8米、高8.2米的...

合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从地下到地上2011-09-18 21:01
评论:(文化“魔力”的连锁效应)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