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坤 卢彬彬 本报通讯员 杨天台 韦鹤群 杨振文
群众的愿望,就是办实事的方向。
桂中大地十年九旱,千年治旱梦想,正在变成现实;乡村少年宫、灯光篮球场、文艺舞台和集图书室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综合楼覆盖所有行政村,极大地丰富着来宾农民的文化生活;万里田间小水利直通田间,滋润农田的同时,也滋润了群众的心……
10年来,来宾市每年都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自我加压,根据群众反映的需求为群众多办一些实事。特别是近年来,每年拿出100亩土地近亿元拍卖款作为“民生基金”,为群众办实事。
1乡村少年宫筑“幸福乐园”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离开父母,课外精神文化生活薄弱,无法享受和城里无差别的教育资源,失管失教等问题一直是社会难题。
然而,如今的来宾,这一难题却得以解决:从今年5月起,该市投入2800多万元,在全市66个乡镇、771个村(社区)共建成837所少年宫,在广西率先实现乡村少年宫基本覆盖。
12月24日下午,放学时分,来宾市凤凰镇中心小学一栋很有特别的粉色小楼——乡村少年宫。走进少年宫,只见一群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到少年宫,参加各种兴趣班。在乡村少年宫的教室和走道上,挂满孩子们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壮族的山歌也成为歌唱班重点教学的课程之一。乡村少年宫每天下午、周末和寒暑假免费向学生开放,学校老师兼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辅导。
手工制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正在上课的孩子们全神贯注,桌上摆满他们亲手制作的绣球、机器人等手工艺品。12岁的留守儿童谢思堃正在用易拉罐、纸壳和塑料制作飞机。她说,只在天上见过飞机,她想坐飞机去广东看爸爸妈妈。
指导老师介绍,谢思堃以前是一个内向、自卑、不爱说话的孩子,自从今年9月,校园建起乡村少年宫后,她接受了专业舞蹈训练和兴趣培养后,自信多了。
在相对偏远的凤凰镇龙旺村,虽然投入几万元增加健身设备、书籍和体育用具,建设乡村少年宫,但由于资金有限,村里的少年宫玩具、体育用品单一,缺乏专业的辅导员。即便如此,这里仍然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极大欢迎。村民韦少国告诉记者,没有少年宫之前,有些小孩到小溪玩水,到外面玩火,很危险,家人很担心,自从有了少年宫,很多小孩就到这里玩,家长都很放心。
明年,来宾市计划把乡村少年宫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并向市人大提交议案,建立长效投入机制,预计继续投入3000万元,增加和完善乡村少年宫的设备,保证乡村少年宫的完善发展。
2桂中旱片治旱“梦圆”
今年3月,总投资近80亿元的桂中治旱乐滩引水灌区、桂中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中的配套水利工程在忻城县渡江村胜利“会师”。该村成为是首批受益桂中治旱乐滩引水灌区和桂中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村庄。“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极大地方便了高效农业的规模经营。不少农民自愿与种植大户签订承包协议,交由大户连片种植甘蔗,农民得到的租金不低于往年的种植受益,还解放了劳动力外出打工,承包户则提高亩产近3成。该村村支书感慨:治旱工程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效益,一举多赢。
这两大工程的顺利推进,桂中旱片治旱梦想正在变成现实——将彻底抛弃“靠天吃饭”的困局。
这两项工程均于2010年开工建设,目前,两项工程一期均已完工,二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解决12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预计可新增耕地10.4万亩,使桂中旱区变成桂中粮仓、鱼米之乡。
该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在增加土地效益的同时,还为连片开发现代农业打下基础。如今,来宾市像渡江村这样既促进农民增收又使得农业经营走向规模化的事例几乎遍及每个乡镇。
国家治旱工程主要投入大型水利和干渠,对田间“毛渠”的投入有限。针对田间毛渠这一“短板”,来宾市于2010年正式启动田间毛渠修建工程,将水利“短板”变成农民增收的优势。截至目前,该市累计翻新和新修田间毛渠近8000公里。
近日,记者在来宾多个县(市、区)实地体验这些备受农民欢迎的田间毛渠:引水主渠道两侧,一条条细小而精致的渠道伸向田间,宽度只有二十几厘米,恰如人体的“毛细血管”,直接到达每一块田地,而且每块田地都有专属的进水口和排水口。
“这样的工程是将实事办在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近日,合山市河里乡洛满村村支书韦继仁指着穿插在田间的毛渠感慨,近2年村里修了田间毛渠近10公里,几乎覆盖所有甘蔗地,甘蔗平均亩产量由之前的5吨增加到7吨,每亩增产两吨,增收近千元。
据测算,该市已经建成的田间毛渠,每年仅甘蔗一项增加的效益就超过10亿元。
3“文体服务”覆盖千村万户
12月24日,武宣县黄茆镇尚文村公共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室里,几个老人正在对弈;图书室里,孩子们在享受知识的滋养;农事村办点也进驻这里,办事人员用上电脑。
自2009年以来,来宾市在多次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一场以“求知、求技、求乐”为目的的民生工程:在全市每个行政村集中建设一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包含文化、体育、卫生、科技培训等服务功能。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每个行政村都建起了篮球场、文艺舞台以及集科技文化卫生计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楼。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健全和“全覆盖”,来宾市农村文体活动日益丰富。来自该市文化局的统计显示:全市共自发组织农民篮球队1300多支、农民文艺队900多支,2010年以来的3年,各地开展体育赛事超过3万场,文艺演出近2万场。来宾农村也赢得“永不落幕的舞台”和“永不散场的运动场”的美誉。
文体服务设施随着群众的需求还在不断完善。去年5月,兴宾区大湾乡东番村的公共厕所和垃圾池投入使用,村民们专门制定公共卫生制度和垃圾回收制度,村容村貌为之一新。
这个变化源于群众意见:希望政府在建舞台、球场同时建公共厕所和垃圾池。
很快,群众愿望成为来宾市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议,在全市每个行政村建设1个垃圾池和1个公厕。
新闻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14年1月1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各位代表:我代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2013年主要工作过去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最高...
合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