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山讯(记者/卢彬彬 通讯员/朱萍)自从2月18日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合山市以“四进四服务”(进企业、进矿区、进农村、进社区,服务工业、服务矿区、服务农村、服务城建)活动为载体,通过“走下去、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发动党员干部下基层“问需于民”,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家住合山市岭南镇里兰村的杨三生是村里的种蔗大户。去年,老杨家除了打理自家的5亩多甘蔗外又从村民手中租赁了130多亩蔗田,通过连片种植、连片管理,老杨种的甘蔗亩均增收100多元。尝到甜头的老杨今年打算在村里成立合作社,让村民用田地“入股”,把村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种植甘蔗。可政策允不允许这样干?能否以合作社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老杨心里没底。了解情况后,合山市委书记曾广斌专程来到老杨家,向杨三生解答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积极推进农业改革的政策。“你的思路是对的,放心大胆地干,党委政府支持你!”——书记亲自为农民出谋划策,这只是合山市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进村进城进社区进矿区”听民声之需、谋民生之利的一个生动实例。
为真正做到“问需于民”,促进党群干群鱼水关系,合山市在“四进四服务”活动中要求每个机关单位党组织至少要到联系点3次以上,开展文体活动两次以上,开展宣讲惠农政策和培训会两次以上;要求每名干部要邀请1名以上群众到家中同吃、同住1天以上,并与群众共同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要精神以及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求每名在职党员要做到“六个一”,即参与1次清洁活动,提出1条好建议,参加1项志愿服务,帮助实现1个“微心愿”,办好1件实事,参加1次文明守法宣传活动。
该市市长莫莲说:“教育实践活动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通过‘四进四服务\’促进党员干部走基层问民需、解民忧。促进大家做好‘自选动作\’,把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价值取向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每个干部带着一个点子下乡,农村发展就会汇聚千百条路子;每个党员为群众解决一个困难,就会为群众解决千百个困难。”
有了制度、明确了方向,合山市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很快上台阶出实效。在北泗镇瀑泉村,党员韦献忠通过召集村民共同协商、举手投票的方式,确定了该村发展紫马铃薯产业化种植的思路,3月在全体村民的协作下已经建起50亩的紫马铃薯样板地;在河里乡,11位乡领导全部轮流到挂点村屯“摆摊”办公,在广场、圩头向群众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听取群众批评意见,现场接访涉农问题。2月19日,市广电局邀请一百多个村民进城参观电视台工作和市容市貌整治情况,现场听取他们对宣传报道的意见建议;市发改局规定:干部下乡要丢掉“官气”,保持“土气”,一律不能穿名牌打领带、车辆一律不能进村、用餐必须自理……一项项举措便民、惠民;一个个项目把民生工程修到群众家门。“四进四服务”活动不仅转变了干部作风、弥合了干群矛盾,还使合山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更加贴近民生贴近实际。
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至今,短短十几天,合山市各部门单位已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3000多人次,收集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16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1526件,组织兴修水利5000多米,为群众送去树苗并共同植树2.4万株,帮助全市386名农民工和138名矿区下岗职工解决就业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罗侠本报通讯员罗勇明合山市里兰村上塘屯的黄悄悄是六畜兴肉牛养殖场的一员。去年10月,他从该养殖场中免费领回8头肉牛,经过精心喂养,不到8个月净赚近3万元,可把他乐坏了。“以前都是依靠种...
合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