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彬彬 本报通讯员 朱 萍 范琨兰 文/图
5座大型公园平地而起,城市绿化覆盖率从不足12.3%,上升至3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1平方米上升到9.98平方米,空气质量从严重雾霾变为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是三年来,合山市投入近亿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交出的答卷。环境质量数据的巨变,背后是人居环境的改善,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
1
“铅华”尽褪 绿脉绕城
在广场公园,有4棵枝繁叶茂的小叶榕,它们都是树龄达103岁的“老人”,最矮的8米,最高的12米。面对“秋老虎”,以这4位“老人”为首的树木婆娑着绿油油的树叶,荫庇前来休闲的市民。
秋风吹起,市委宣传部部长吴智球随手捡起一片树叶。“这里曾经是堆石场,风起的时候,砂石扎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短短数年,这里只见落叶不见黄沙,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吴智球告诉记者,像这样规模的绿色广场,合山市近几年建成了5个。
为创建特色园林城市,近年来合山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已近亿元,其中用来“建绿”的资金就高达7000万元。目前,城区已经建成大面积的开放式绿地和街头绿地,如江滨路河堤景观带、八二路绿化景观带等,全市已初步形成了青山环抱、自然和谐的山水园林绿化格局。同时合山利用丰富的矿业遗迹,加快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公园规划布局为“一轴两园”,总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建设周期为8年,工程预算总投资8.4亿元。届时将成为集休闲旅游、矿山博物馆展览于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
采访中,记者驱车沿着合山市城区走访,道路两旁一片苍翠;在社区街道,许多原来的停车场、空地都种上了绿草;在城市周边的山坡上,满目疮痍的矿区正在被新种植的树苗正覆盖。据了解,每年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合山市领导和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广大市民一道参与,每年完成义务植树50多万株,三年共完成150多万株,公民履行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8%,植物成活率97.1%。市里还把单位绿化达标情况与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评审相挂钩,每年开展一次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绿化达标评比活动。
合山市市委书记曾广斌说:“与其他走在前列的城市相比,合山的绿色工程才刚刚起步,但是合山正好搭上了‘美丽广西\’建设的快车,正在快速褪去黑色煤都的‘妆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2
全民参与 共享福利
全民参与绿色建设,这是合山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另一亮点。
家住翠鸣苑小区的退休职工林榜忠最近有点忙。今年10月,翠鸣苑小区第二次参加“合山市园林式居住小区”评选,能否蝉联该项荣誉,不仅要看绿化面积,还要看小区的文明卫生等方面。于是,林榜忠和小区里的一些退休大叔大妈们组成自愿服务队,协助物业公司推进小区文明建设。林榜忠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环境美观、邻里和睦,我们这样的小区连小偷都不敢来,获得荣誉不说,房产增值保值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样的园林式居住小区评比活动,在合山市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全民参与绿色建设,园林建设带来环境的整体升级,绿色福利绵延到城市的犄角旮旯。截至今年6月,合山市城区绿地率达3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28平方米,完成绿化的单位庭院51个,达到“广西园林单位标准”单位8个,占单位总数的15.7%;城市居民用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90%;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
合山市市长莫莲说:“城市建设说到底还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只有满足市民群众对绿对美的需求,引导大家自觉创造文明和美丽才是最终目的。”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记者踱步至红水河畔的江滨路河堤。夕阳下,一群“大妈”正在河堤广场上欢快地跳着广场舞,一曲劲歌后,正在收拾东西的大妈们纷纷弯下腰将周边的垃圾一一拾起,扔进垃圾桶里。一座城市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建了多少高楼上,不仅体现在GDP的增长上,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上,体现在城市精神文明的转型升级上。
新闻推荐
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善行义举榜”尽显风采 ——来宾建好用活宣传阵地闯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子
罗侠唐佐军韦鹤群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使核心价值观在城乡地...
合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