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黄良桥 本报记者 陈 坤
一条条大道不断延伸,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一台台挖掘机、打桩机不断轰鸣……来宾市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竞相崛起的高楼、日益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让每一个来宾人都感受到了实惠与方便。
莫宝忠在河西旧区开了一家酒业商行,每天都要往返于城北新区与河西旧区之间,以前送货时只能走来宾大桥,不仅要绕个大圈子,碰到堵车,30多分钟才能到达城北新区,交通不便给他的生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008年9月,来宾红水河大桥通车,河西旧区到城北新区的距离缩短了将近4公里,这让莫宝忠欢欣鼓舞:“现在走红水河大桥,10分钟就可以到城北新区。我们的送货速度快了,一天能跑十几次,生意越来越红火。”
“十一五”期间,来宾市共投入交通道路网络建设资金68亿元,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多亿元,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30多条,新建、改造桥梁3座,现在正在抓紧建设红水河三桥、四桥以及10多条城区道路,完善城区路网,拉开城市构架,城市交通更加便利。
杨世刚是来宾市城市建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既是来宾这座新兴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对于来宾的巨大变化,杨世刚深有感触:“随着来宾红水河大桥全线通车,盘古大道、红水河大道等道路建设项目的建成,来宾市‘四横三纵\’城市路网大格局逐步显现,带来的复合效应也将是巨大的。”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路桥不再以单纯的便民作用存在,更多的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活力的角色方面发挥其功能。
在来华投资区世纪星城小区市民韦后华的记忆中,过去的来宾华侨农场属于来宾郊区,2006年,来华投资区商品房价格只有市中心房价的一半。随着新建路桥的通车,如今来华投资区商品房价格已经逼近市中心的房价。
“开车走桂中大道延长线,到市区用不了10分钟,比以前快多了,现在这个小区的房子也越来越抢手了。”韦后华说。
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建设恰似一双让来宾房地产业展翅高飞的翅膀。5年来,一栋栋高层住宅拔地而起,景色宜人的居民小区,人性化的便民设施,不断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来宾的城市品位。2010年,来宾市城区的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到25亿元左右,是5年前的190多倍,房地产业正逐步成为该市第三产业的支柱。来宾市发改委负责人说:“完善的路桥交通体系能促进与外界的高效互动,从而使本地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而房地产外延的拓宽,会吸引更多城乡消费者前来置业,也促进了来宾经济的快速发展。”
“来宾正在精雕细琢描绘城市蓝图!”来宾市委书记张秀隆介绍,依据规划,未来5年,来宾的城际高铁将建成通车,来宾市将步入“交通时代”。届时,来宾到南宁不到半小时,到柳州10多分钟,到桂林只需1小时。未来5年,来宾将围绕“水”字绘蓝图,利用江河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桂中水城”;依托“绿”字作文章,创造迷人的生态魅力,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来宾讯(记者/谢彩文通讯员/韦文贤)“一树千金”的黄花梨、黄檀、檀香、沉香、扁桃等珍稀树种,正在地处桂中的广西国营维都林场大量繁育。以降香黄檀为主打,这里迅速成为广西最具规模的珍贵树...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