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耀高 本报通讯员 张 杰 陈 斌 庞鲲鹏 /摄影报道
嘟嘟……嘟嘟……随着电脑提示音响起,记者在电脑屏幕上看到来宾市司法局信息指挥中心的显示:“凤凰镇社区一名定位监控的社区矫正人员实行信息的实时管理,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活动区域和话动的历史轨迹,对超越规定范围的社区矫正人员即时自动提示,告知其速返回活动区域。”
2011年,来宾司法系统率先在全区建了数字网络工程,把信息化管理应用于对特殊人群社区矫正人员管理迈出了坚实一步,并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分级管理,覆盖全市。据悉,2010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至今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345人,解除矫正585人,没有发生脱管、没有重新犯罪,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他们一是把信息化应用于社区矫正工作,能准确、及时掌握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动态,有效监督、指导基层社区矫工作的开展,实现了管理监督的常态化;二是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有效的区域监管、警示告知、信息交互、档案管理、考核管理和决策分析,实现监督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决策分析信息化;三是向科技要警力、上水平,有效解决了管理人员少,被管理对象多、监管区域广而分散的问题,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接得进、管得住、矫得正”的工作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来宾讯(记者/陈坤)“节能减排任务恰如企业‘瓶颈\’,以前总为之困扰,如今,我们反而成了节能减排‘功臣\’!”5月10日,来宾A电厂高级工程师高伟告诉记者,自从2010年来宾市在全区率先推动“热电联...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