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众给撒切尔夫人“送行”
撒切尔夫人17日的葬礼没有出现大意外,英国政府悬着的心落了地。这几天因波士顿恐怖袭击,一直担心闹事的英国政府心理负荷突然加码。满是伤痛的美国媒体用“恐怖主义始终是大型活动的最大关切”提醒大西洋对岸的反恐盟友,而2300名各国受邀政要名流的安全更让唐宁街冒出阵阵冷汗。爱尔兰共和军、“基地”组织、左翼激进分子,这些“暴力”符号逼着伦敦警方将安保人员追加至近5000人,“警力密集度比伦敦奥运期间任何一天都要大”。在一些英国媒体眼里,这种安保配置“不亚于一道钢铁护身符”,但德国媒体直言,这幅葬礼景观图并不那么和谐。有英国人开始嘀咕,撒切尔夫人灵柩不到两公里的行程尚且要如此安保,周日几十公里的伦敦马拉松怎么办?
伦敦奥运以来最大安保活动
“波士顿爆炸案给撒切尔夫人葬礼安保带来阴影。”英国第四频道17日以此为题报道说,随着美国波士顿遭遇爆炸,在撒切尔夫人葬礼举行之前,恐怖主义威胁的可能性带来的影响愈发明显。英国《卫报》分析说,波士顿的袭击事件让葬礼的安保问题再度成为焦点,毕竟英国女王、首相和外国政要都将出席葬礼。
《环球时报》记者17日在葬礼举行地——圣保罗大教堂周围注意到,在撒切尔夫人灵柩行进道路上设置了“钢铁防线”,路两旁的屋顶上驻有狙击手,警察手持冲锋枪巡逻。但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安保人员数量将是悼念者数量的两倍。”爱尔兰“thejournal”网站称。据《纽约每日新闻》报道,4000多名安保人员和700名军方人员在代号为“纯蓝行动”的撒切尔夫人葬礼上执勤,负责保卫女王和全球2300多名来宾的安全,包括撒切尔夫人的亲属、政治家、外交官和各界要人。伦敦警察厅表示,除了增派的4000警力外,还有常规的3000-5000名警察在街上巡逻。2011年威廉王子婚礼时伦敦增派警力5000人,2012年奥运会时增派警力9000人,数量为和平时期之最。曾参加过戴安娜王妃葬礼的警官鲍尔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波士顿爆炸事件后,伦敦立即加强了安保措施。由于此次是一天的活动,所以警力密集度比奥运期间任何一天都要大。
鉴于英国目前的恐怖主义威胁等级为第二高的“较严重”,来自皇家特别空勤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特种舟艇中队的精英也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恐怖主义始终是大型高级别活动的一大关切。”美国《时代》周刊提醒说,安全部门要担心的不光是抗议活动。伦敦过去数次遭到恐怖袭击,特别是2006年7月7日伦敦地铁爆炸案,而撒切尔夫人本人也在1984年经历爱尔兰共和军的一起谋杀。《华尔街日报》17日的文章称,伦敦市近年来一直是伊斯兰激进组织武装和爱尔兰共和军异见分子的炸弹袭击目标。“伦敦又一次涌入大量军事人员,对付持不同政见者。”去年因扰乱牛津剑桥划船比赛登上媒体头条的抗议者特伦顿的此番不满,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伦敦的紧张气氛。
在赶往葬礼的路上,《环球时报》记者碰到一名来自布莱顿的英国人,他将一份左翼报刊《每日邮报》放在袖口里,因此被警方搜查询问并检查证件。旁人打趣说,“可能是《每日邮报》惹的祸,拿别的就不会被查了。”英国《快报》称,便衣侦探也混入人群中。为了防备无政府主义者和左翼示威者破坏仪式,向灵柩扔东西,英国还准备了预备部队。伦敦警察厅部署了防暴警察的机动部队,可以随时部署到任何地点。在葬礼沿线的商店和办公室被要求撤掉垃圾桶、梯子、工具和其他可能被用作武器或投射物的东西。爆炸物搜索犬将在仪式沿线进行检查,警用直升机在空中监视。另外,警方还密切监视着情报和社交网站,把任何破坏仪式的可能扼杀在摇篮之中。
英国天空新闻网17日称,早前有超过800人在“脸谱”网上公开联名,表示“一定会去现场闹闹”。而英国过去一周以来的抗议活动加剧了周三葬礼可能遇到困难的担忧。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上周六晚发生的抗议冲突被称作“特拉法尔加广场之战”,跟周三的情况比起来或许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了。那场庆祝撒切尔夫人之死的活动中抗议者并没什么好战的胃口,最后不过是9人因醉酒闹事被捕而已。不过,活动所展示出来的仇恨以及包括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爆发的抗议,都无法消除对周三葬礼可能演变为安保噩梦的恐惧。
马岛战争老兵扶灵
来参加葬礼的数万英国人17日一大早从全国各地赶来。汉普郡的阿曼达·帕为此专程请了假,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有人对她不满,但不应该否认她为这个国家作出的杰出贡献。我想参与到这个历史性的仪式中来”。抗议活动并没有之前担忧的那样严重。《环球时报》记者并没有看到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只是在撒切尔夫人的灵柩被抬进圣保罗大教堂时,教堂外面的一百多名民众集体转身表达不满,很多民众用掌声送别这位已故首相。
当地时间上午9时,撒切尔夫人的灵柩先由殡葬车运载到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皇家空军中央教堂——丹麦人圣克莱蒙特教堂,然后再由马车从英国皇家空军教堂拉到圣保罗大教堂,这段穿越伦敦市中心的路有1英里多长,沿线部署英国陆海空三军人员。之后,她的灵柩被转移到国王皇家炮队的拖车,在三军仪仗队护卫下一路向东前往圣保罗大教堂。随后,马岛战争老兵在圣保罗大教堂门前台阶两旁列队迎接灵柩。
英国政府当天为撒切尔夫人的葬礼配备军队仪仗,也就是仅次于国葬的礼遇规格,与当年戴安娜王妃和王太后葬礼规格等同。撒切尔夫人生前表示,不愿意公众瞻仰遗容或空军分列式表演,但希望有军队仪仗队参与。为了满足“铁娘子”的遗愿,撒切尔夫人的家人将支付葬礼期间的车马费、鲜花费和火葬费,而其它诸如保安等费用则将由纳税人负担。英国《每日镜报》17日说,后者才是“大头”,因为仅警方的开销就超过400万英镑,而国防部为了安排数百名士兵护送这位前首相的灵柩以及邀请老兵从各地赶来出席葬礼,花费也超过30万英镑。前任工党政府副首相普雷斯科特早前在《星期日镜报》撰文称,“国家已经为那个女人付出太多”。
德国《奥格斯堡汇报》17日以“威风凛凛和抗议陪同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为题说,这应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告别。但批评者却被激怒了:“铁娘子”的葬礼成了英国富裕的节日道具。俄罗斯《消息报》17日题为“崇拜者与反对者伴她最后一程”的文章称,撒切尔夫人的支持者手举国旗,在街道两边为她送行,最后一次向她表达敬意。而她的意识形态对手则举行抗议活动。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卢科扬诺夫认为,英国并不是一个极端主义国家。因此,在她的葬礼期间,不会发生社会动荡。有抗议人士在社交网站上留言说:“我们不想以任何方式破坏葬礼,也不打算去攻击任何人,我们只是想反驳上层人士一味美化撒切尔夫人的做法。”
多国政要未能出席
“直到坟墓还有争议。”德国《柏林日报》以此为题说,对撒切尔夫人的意见分歧,体现了这个最古老民主国家的分裂。德国《焦点》周刊认为,170个国家2300名被邀请的客人,4000警察,700名士兵,1000万英镑的支出,以及数千抗议者:这组成了一幅并不和谐的伦敦葬礼景观。
这种争议性不只局限在英国国内。受邀的很多欧美政要并没有参加葬礼。法国电视一台历数被邀请但未参加葬礼的名人,其中包括戈尔巴乔夫、老布什、前德国总理科尔,这几位和撒切尔夫人生前关系密切,未能前来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年事已高;美国前总统卡特、克林顿和小布什拒绝出席,是因为他们或对撒切尔而言是“晚辈”,或政治理念格格不入。奥巴马未出席,且选择了舒尔茨和贝克这两位前共和党高官做代表,就显得如英国媒体所言“实在太过怠慢”。法国总统奥朗德和奥巴马做出同样的政治选择:我的政治理念和撒切尔夫人有反差。当然,阿根廷驻英大使拒绝出席毫无悬念,他们当然不会向夺走马岛的死敌致敬。
相比被“怠慢”,英国眼下更为急迫的考验还在本周日。当天,3.7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将参加伦敦马拉松比赛,哈里王子也将参加。伦敦警察厅厅长伯纳德表示,伦敦警方对于波士顿爆炸案与伦敦马拉松之间的潜在联系很重视。伯纳德和英国军情五处负责人安德鲁·帕克已经就此向内政大臣进行汇报。据《环球时报》
新闻推荐
一保姆以安排工作为由骗得他人10万元,后被雇主发现,保姆哭诉自己也是受害人 被人骗钱后她竟如法炮制骗局
吴某娟为自己的举动感到后悔 本报记者 潘国武摄本报讯(记者 潘国武)吴某娟只是一名保姆,但她却对网友宣称自己“能帮对方安排当公务员”,来宾市的史先生因此被骗了10万元钱。之后吴某娟...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