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柳丹
在看到早先进驻广西的台企“很有一番作为”后,跨国公司台湾东森集团也跃跃欲试,于本月中旬组团赴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地考察港口物流,并期待在跨国港口物流、贸易、资源开发、网上百货、文化传媒等业务与广西展开对接与合作。
近年来,随着桂台经贸交流的不断升温,一大批台企先后进驻广西投资发展。特别是在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颁布实施后,台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八桂大地上生根发芽,迸发勃勃生机。
“制定和颁布实施《惠台政策》,这是广西出台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最全面、最优惠政策措施,惠及台资企业的幅度和力度更大。”自治区台办主要负责人说。《惠台政策》包括产业支持、财政支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土地及用海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共5大类24条。政策不仅借鉴了广东、福建、重庆等多个省市已实施的惠台政策优点,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同时结合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面对东盟开展经济合作的区域特点,重点突出、导向鲜明。
例如,为保障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用地需求,玉林市积极向上争取,给予试验区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采用“只征不转”的形式报批用地,解决了台湾农业项目的用地难题。来宾市针对台资企业提出的用工困难,专门研究出台了5项新举措,采取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增加工资补贴、增设工人介绍费和允许员工申购经济房和限价房等办法,保障台资企业的招工、用工需求。
而鼓励台资在北部湾地区设立工业园区、农民创业园等措施,主要是为了引导台湾优势资源向北部湾地区倾斜,加大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力度;鼓励台资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拓展东盟市场,对台资企业发展壮大和广西进一步拓展东盟市场可谓“一举两得”。再以财税扶持政策为例,广西鼓励台资企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可在取得经营收入起2-5年内免收属于地方的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其幅度大大超越了中西部地区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随着《惠台政策》的各种优惠不断落到实处,冷冻食品同业公会、统一集团、台泥集团、台湾烟酒公司、台湾盐业公司等岛内重要企业相继到广西考察、投资,台湾工业总会还与广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统计显示,2009-2012年,广西与台湾贸易额累计突破10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30%。到2012年底,广西全区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491项,合同台资72.07亿美元,实际到位40.69亿美元。现在,富士康、统一、冠捷、旺旺等一批知名台资企业持续在广西追加投资,南宁(台湾)健康产业城、台玻、广西台商会馆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卢彬彬本报通讯员莫崇贵9月初是学校开学的日子,来宾二中高三学生何琪如期返校。她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校园里除了老师的身影外,还有一些身着警服的叔叔阿姨在穿梭忙碌。老师告诉大家,本学期...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