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来,它曾是龙城餐饮业翘楚之一,是大商巨贾的流连之所,是金领白领向往之地。
11年前,撤地建市,柳州民族宾馆被抛向市场,由“皇帝女儿不愁嫁”变成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时无所适从,短短两年迅速没落。
现今,近百间客房焕然一新,民族特色菜独树一帜,它就像一个民族主题乐园。
创建于1969年的柳州民族宾馆,前身是柳州地区革委会干部招待所,后改名为柳州地区行署招待所。曾经,它是接待上级单位及领导的指定地点,每年的会议承接和商务接待数不胜数。
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柳州地区设立来宾市,原来所有的接待及会议重心转移,柳州民族宾馆的性质也由事业单位改成国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柳州民族宾馆处境艰难,无奈之下只好引进“外援”。经过考察之后,在龙城餐饮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彭水德2004年首先接过了民族宾馆餐厅的经营权。接手后,他首先对餐厅进行重新装修,融入了简约质朴风格和少数民族元素,使得餐厅总体大气时尚而亲民。“其实,装修只是一道门槛。
但菜肴味道如何?食材是否安全?顾客是否愿意下次再来……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彭水德总经理介绍说,装修半年完工后,宾馆正式对外营业的第一个月,营业额只有区区两万元。看着如今络绎 不绝的消费者,彭总笑着对不解的记者说:“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我们坚信,这两万元的消费者一定会是我们免费的播种机、广播站!因为我们有各种绝活!”在一个包厢,彭水德指着每个餐位上都有的一口小锅说,这是绝活之一,名叫“小火锅”。因其可随心所欲、讲究卫生、新颖别致,一经推出便备受追捧。当然,慕名而来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不少同行。随后,这一口“小火锅”在全市被众多餐馆“借用”,成为冬日里推杯换盏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厨房,彭水德指着一只鸡说,这也是绝活之一。它产自玉林郊区,生长在几个土岭之间。
小虫是主食,需要自己追杀;杂草丛是床铺,自己下蛋自己孵。
一只鸡从出生到出栏,需要200天左右……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养鸡场老板就成为合作伙伴,也成了彭水德的好朋友。烹饪时做成白切鸡,菜名叫凉亭鸡,其特点是皮脆油少肉鲜嫩,成为消费者必点的招牌菜之一。
柳州民族宾馆餐厅渐渐地在行业内又有了名气,每月的营业额就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很多特色菜肴竟然成了附近居民过节的必备菜,最高峰时曾经一道菜被订了200多份。柳州民族宾馆的特色菜让人赞不绝口,也吸引了很多名人慕名而来,包括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和他的团队、北京奥运会编舞总导演张继钢等。
在餐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彭水德又乘胜出击,今年5月签约获得了柳州民族宾馆客房的经营权,并投资700多万元对客房进行重新装修。个性化的设计和人性化的空间布局,使得客房一经推出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入住率节节攀升,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尽管在商言商,但企业的成功经营之道,“爱”也理应贯穿其中。一次,一家单位组织残疾人吃年夜饭,谁知来的人远超计划,组织者一时无所适从。宾馆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不仅饭菜质量数量保证足够,而且自行消化了多出的餐费。柳州师专有一年毕业生聚餐,因贫困生居多,经济拮据,找了很多家餐馆都被拒绝,但在柳州民族宾馆却得偿所愿。此后的五六年,走上社会的他们年年在此兴高采烈相聚,“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理解和尊重!”面对大学生如此肺腑之言,彭总淡然地说:“尊重、关爱每一位消费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涅槃重生的柳州民族宾馆,并没有让彭总和他的团队停止脚步,他们给柳州民族宾馆的未来描绘出更大的蓝图:打造民族特色菜肴“柳州智造中心”,成为少数民族风情主题式酒店。
日报记者张聪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平安夜于今晚降临,记者在走访市场中发现,柳州市大部分餐饮店面、商城、卖场早已张灯结彩,呈现出浓郁的圣诞气氛,圣诞过后紧接着又是新一年元旦、除夕、春节...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