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伟 韦永迎 覃家武
1月21日晚,覃塘区樟木乡中团村陈屋屯文化广场上,彩旗飘扬,灯光辉映,乐声悦耳,少年儿童在球场上飞腾雀跃,青年人在舞场上翩翩起舞,老年人在下棋聊天,好一幅现代农村文化生活图景。
樟木乡党委书记韦如敬向笔者介绍,樟木乡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去年以来累计筹措1.1亿元资金,实施小城镇、交通、水利、文体等86项民生事业建设,使壮乡十万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城镇功能日臻完善
樟木乡是贵港市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壮族聚居地,与南宁市宾阳县、来宾市兴宾区交界,历来是周边三市区乡镇商品集散地,圩日人流量3万人左右。去年该乡投入6779万元推进小城镇建设,努力打造贵港西部物流中心。
走进樟木乡金洋小区,只见楼房拔地而起,街道笔直宽广,现代化小城镇气息扑面而来。
“小区占地32亩,商业用房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农贸市场3000平方米。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今年完成总投资62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于今年底竣工后,将安置商家、摊贩410户,新增城镇人口千余人。”小区投资业主韦有金介绍。
该乡大力建设对外通道,去年以来先后兴建总长35公里的通往来宾市兴宾区石牙乡、覃塘区东龙镇的公路,增强了小城镇持续辐射能力。同时,推进环圩道路建设,至今已发动各界捐资42.7万元,上级资金扶助42.3万元,建成环圩水泥路1.1公里,连接3个出入圩镇通道,余下3公里有望于今年底建成通车。
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说到生产条件的变化,大旗村谭明毅有着切身的体会:以前没修水泥路前,道路狭窄破烂,他种的11亩甘蔗主要依靠牛车拉运,一天只能砍运千余斤甘蔗。最近水泥路修通后,他改用三轮摩托车拉运,一天就能砍两千多斤甘蔗,效率成倍提高。
大旗村远离樟木圩镇10公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去年初,该乡争取上级补助893万元,发动各界捐资34万元,群众义务投工投劳3200工日,兴建大旗村通往圩镇和东龙、兴宾区共16.8公里长的水泥路,生产条件得以迅速改善,机耕逐步代替牛耕,机运逐步代替牛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乡长黄信明向笔者介绍,2013年至今,该乡共筹集1654万元资金,实施除险加固水库2座,修建水泥路61.2公里,绿化道路12公里,修建三面光水利4.2公里,受益人口6.2万人,覆盖农田2.7万亩。
该乡每年还投入22.2万元,对全乡46条222公里的干线公路进行日常维护,保持道路整洁畅通。2013年6月7日,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全国公路养护调研组到该乡调研,对该乡建设养护公路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人居质量显著提升
去年以来,该乡相继投入文化、体育、清洁卫生、公租房建设、危房改造等资金2116万元,覆盖人口7.3万人。同时,继续实施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通过封山育林、禁牧禁伐等措施,使该乡16万亩石山保持自然生态,每年为当地带来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大旗村支书谭桂雄带领笔者来到他们村的公共服务中心,这座占地1.9亩、总投资66万元的中心建成开放以来,每天来参加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的村民上千人次,村民们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精神境界日渐提升,赌博、迷信等丑恶现象逐渐失去了滋生土壤。
新闻推荐
...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