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丹婷
开栏语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精神,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即日起,本报推出《文明花开耀八桂》专栏,深入报道我区受表彰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创建经验,以引导全区各地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人人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心,文明创建从城市到乡村如火如荼,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处处涌现……近年来,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色鲜明、精彩纷呈,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释放出无穷活力。
一个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广西,正在向我们走来。
人心美了 新风鼓荡润物无声
行走于广西城乡,总能在公交车站、高杆广告、建筑围挡看到“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视野所极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据了解,仅2014年,全区共群发公益广告1.022亿条、城市广场刊发公益广告12.5万平方米,城区建筑围挡刊登公益广告250.6万平方米,让人在潜移默化间受到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始终坚持运用多种形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各地组织文艺演出、山歌传唱、书画摄影展等多种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手机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形式,多媒体搭建“我们的价值观”传播平台;走入机关、企业、社区,都能感受到“道德讲堂”讲身边人、说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带来的力量……在耳濡目染间留下文明的烙印,孩子们的感受更为深刻。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为契机,我区围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内容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全区就有800多万未成年人参与其中。
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凡人善举描绘广西文明新形象,成为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的“风向标”。2014年我区共推荐上报“身边好人”候选人(含群体)304个,43个(含群体)被评为“中国好人”,路遇病危孩童火速送递“生命快件”的广西快递哥韦京宝、跃入激流救人的桂林15岁孤儿周发发等纷纷登上“中国好人榜”。每月的“中国好人榜”一出炉,桂林市民张胜发都进入相关网页看看有没有广西老乡并“点赞”:“他们是广西人的骄傲,也是我们行事为人的榜样。”
见贤思齐,在广西,文明已成为一种自觉。3月29日星期日,南宁市嘉宾路车水马龙,行人韦大爷从斑马线横穿马路后,向主动停车避让的司机们竖起大拇指,司机们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是全区开展“斑马线上的文明”主题活动的一个小小镜头。广西的精神文明创建,让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人心暖了 “陌生人也没有距离”
对于社会生活中的餐桌浪费、旅游宰客、商业欺诈、失信老赖、网络谣言等不文明现象和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我区坚持建立机制、专项教育、重点治理。
自治区文明委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广西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区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与有关单位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巡讲、“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拓展诚信建设宣传教育,提高行业质量意识;充分发挥“道德讲堂”载体作用,让广大从业人员接受诚信教育。
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南宁市街头大批身着红色马甲的身影如约而至。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志愿者们在十字路口维护交通秩序和劝导不文明行为,在公交车站、出租车上下客点进行安全巡防、兑换零币、扶老携幼,在火车站汽车站为旅客引路、提行李……我区志愿服务制度化步伐不断加快,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小家”,与陌生人一起融入“大家”。据了解,我区已建立健全志愿者助残联络站(点),做到区、乡、村三级组织全覆盖,共服务残疾人及家庭近20万人次;全区注册巾帼志愿者14.75万人,常年开展爱心帮扶、法律维权、家庭教育等活动,巾帼志愿者成为广西响亮品牌。
“在广西,与文明没有距离,也和陌生人没有距离!”北京游客叶小姐告诉记者,在广西的各大旅游景点、机场、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她不仅看到大量以文明旅游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还得到了来自志愿者、普通市民的热情帮助,让自己的桂林之行成为难忘的“文明之旅”。全区各地文明办以文明礼仪培训、“道德讲堂”、文明餐桌行动等多种载体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取得实效,2014年12月,中央文明委督查组对我区近年来文明旅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人心齐了 扮靓家园人人有责
近几年,我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南宁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钦州、贵港、来宾七市以及东兴、凭祥、武鸣、平果四个县(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区还涌现出35个全国文明村镇和57个全国文明单位。
如何在靓丽外表下挖掘城市的深层次价值,进而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南宁市提出,继续提升“中国绿城”品位,全力打造“花样南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建设“海绵城市”。阳春三月,南宁的大街小巷不时可见市民们与盛放的三角梅、朱瑾、紫荆花合影留念的身影——城市创建得更有道德内涵、更有文化品位,让城市既是人们的栖身之地,也是心灵家园。
文明单位作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向群众敞开了文明之窗,各地各部门建立办事大厅、市民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一扫而清。精神文明创建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办事难等问题,赢得了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赢得了民心。
来宾市兴宾区青岭村农民黄龙方将市级“十星级文明户”荣誉证书和贷款申请往桂中农合行业服务窗口一递,立即成为“星级”客户——1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两天就批了下来,银行看中的就是他的荣誉与信誉。广大农村家家“追星”、户户“创星”,农户门前悬挂的“十星级文明户”标牌,如同一粒粒发光的文明种子,照亮了农民崇德向善的心,也点亮了乡间的青山绿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在八桂大地与日俱进。
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坛桑坡村民自发集资18万元,形成轮值出工制度,先后投工投劳累计达300多个工作日,义务进行砍树铲草、排污清淤等工作,打造灯光球场、戏台、公厕、生态停车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城市到乡村,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舒适便利、安全有序的现代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莫艳萍)记者5月6日从自治区政府召开的全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获悉,截至4月底,全区各类棚户区改造共开工8.91万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的62.55%。目前,我区已获得国开行棚户区...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