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飞歌”晚会节目《团结舞》。 本报记者陈卓凡摄
“风情东南亚”晚会泰国舞蹈《永恒的微笑》。
本报记者潘浩 摄“大地飞歌”晚会苗族歌舞《会郎调》 。
本报记者陈卓凡摄音乐会中,齐秦和莫龙丹演唱《藤缠树》。本报记者梁枫 摄
“风情东南亚”晚会柬埔寨节目《孔雀》。
本报记者潘浩 摄
今年民歌节的三大晚会——“向民歌致敬·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16年经典歌曲音乐会”、“情牵丝路·大地飞歌·2015”第17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晚会、2015荣和·凤岭之夜“风情东南亚”晚会,让人们在重温了经典的同时,让老民歌焕发新活力,同时也让今年的民歌艺术节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高潮。在这三台晚会中,观众们掌声不断,好评如潮,尽管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多的明星大腕,但在10天的时间内,民歌真正成为主角,绿城南宁再次以民歌的名义,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她独特的魅力。
第17届民歌节系列综述
如果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南宁的文化名片,那么在今年,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民歌艺术节已经是南宁的文化品牌,从“文艺晚会+广场活动”的单一模式,逐步发展成为由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共同搭建的艺术舞台。名片到品牌的跨越,这不仅仅是数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越。
第17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从年头唱到年尾,精彩不断,高潮迭起,一台台晚会、一组组节目为南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呈现出了令人难忘的视听盛宴。其中既有舞台艺术精品晚会(演出),又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包括“向民歌致敬·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16年经典歌曲音乐会”、“情牵丝路·大地飞歌·2015”第17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晚会、2015荣和·凤岭之夜“风情东南亚”晚会、绿城歌台、艺术精品月月演、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魅力北部湾”(南宁)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大型方言话剧《水街》演出等9项主体活动。可以说,第17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时间为经,以9项主体活动为纬,编织出一幅全民共享文化红利的动人画卷。
音乐会: 满是回忆与感恩
闭上眼好听,睁开眼好看——这是“向民歌致敬·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16年经典歌曲音乐会”(以下简称音乐会)希望给观众呈现的视听效果,而于12日晚在广西体育中心呈现出的这台音乐会,完美地定义了这句话。
当晚,这场能让人“嗨”起来的音乐会在广西体育中心唱响,声、光、电营造出绚丽、唯美、有节奏感的视听效果;歌手在乐队的伴奏下激情开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LIVE秀的魅力;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交替亮相,旋律或温婉动人,或热情似火,或深情款款,全场5000名观众沉醉在这浓烈的民歌氛围中。
民歌艺术节开创了民歌新唱的潮流,其影响力横向辐射整个中国。此次音乐会中的歌曲均为从历届民歌节精心挑选而出的老歌,经过精心编配和重新演绎,老歌也唱出了新味道,给观众带来惊喜。在这台音乐会上,最令人感动的无疑是斯琴格日乐的再次登台,而她本人当再次演唱起《山歌好比春节水》这首老歌时,回想起她与民歌节一起走过的日子,几乎感动得落泪。
此外,在音乐会中,广西力量完美绽放,民歌节让他们走向了大舞台,他们也应该向民歌节道声感谢。此次音乐会集结了广西本土音乐精英全力打造,由“老南孩”乐队现场伴奏,采用类似《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等现场乐队演绎的表演风格,让音乐近距离打动人心,用音乐说话。曲目或是广西人原创,或是新编,展示了本土创作实力;歌手方面也以广西人为主,他们的演唱水平、表演实力十分抢眼。此外,从南宁走出去的选秀歌手谈莉娜、贾剑龙、韦婕、莫龙丹等也都在这个舞台上一一展现出他们的实力。
“大地飞歌”: 天籁眷顾 民歌回归
9月17日晚起,“情牵丝路·大地飞歌·2015”第17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晚会在南宁人民会堂连演三场,风情万种的民歌再度唱响,天籁之音如约又一次眷顾南宁。尽管少了明星大腕,但这三场晚会却因民歌的回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中外来宾的赞赏。
晚会以“情牵丝路·大地飞歌”为主题,分为上篇《云上歌圩》、中篇《天下民歌》、下篇《丝路歌汇》和尾声《大地飞歌》四个篇章,打造出“情动天下的盛大歌圩、乐动天下的民族歌海、浪漫多彩的海上丝路”三大情景。
在谈到这台晚会时,总导演李紫君认为,这一届的“大地飞歌”三场演出结束以后,作为南宁人的他感触颇深,因为从第一届起,他就有亲自参与,但今年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今年这一届我们是在开始做创意,在做策划的时候一直坚持我们的这种还原于民歌的本体,把民歌还原到民间的思路,这一点,三场演完了以后,我们做到了。”李紫君如是说。
晚会副总导演李凯对这三场晚会也有自己的评价,“像余音绕梁一样,我觉得现在那些美妙的歌声还在我耳边回响”。
今年晚会首次由室外大型广场演出向剧场演出模式转换, 并连演3场。晚会在内容上采取情景音画的方式,让观众在酷炫的舞台效果中感受民歌的纯粹精彩,表达了新丝路开放、融合、创新、交流的主题。晚会导演所说的还原于民歌的本体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在晚会现场,记者采访了多位观众,杨女士认为:每次听到《山歌好比春江水》时心情就有种很特别的感觉,这首歌很能代表我们广西壮族的特色,让人感到特别亲切。78岁的观众丘奶奶说,晚会的艺术性很强,艺术水平很高,每个民族民歌的特色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而网友们对今年的晚会也有很高的评价,其中网友“生命长河”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民歌给我们带来什么? 如果用明星推出的民歌节是不是真正的民歌节?民歌节毕竟不是演唱会,不是追星的舞台。这次把民族风唱出来就是民歌节真正的本源,今年的民歌节适合安安静静地品味,大型的舞台合唱看多了,换成一首首凭演唱者音色演绎的新民歌,也是原生态民歌的回归。
“风情东南亚”: 美轮美奂风情夜
9月21日晚的南宁人民会堂,汇聚了中国及东盟十国文化艺术精华的2015荣和·凤岭之夜“风情东南亚”晚会盛大举行,演员们用动听的歌声、曼妙的舞姿,点燃现场观众的热情之火。当晚会进入到马来西亚舞蹈《恩当》时,全场观众随着演员的节拍一起拍手,现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这台晚会让观众们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尽览东盟十国旖旎风情,可以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风情东南亚”晚会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品牌之一,也是东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晚会主打东盟国家的经典歌舞,并在保持东南亚民族风格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合,加入大量新鲜元素,围绕“风情”二字做足了文章。
晚会副总导演毕妍介绍说,这台晚会选取了每个国家非常有特色的民间舞蹈的元素,经过编导新的创意和想法,再加上舞美、灯光、服装的包装,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既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舞蹈,又感受到里边新的创意。
晚会的每个节目均有特色,这让现场气氛一次又一次地掀起高潮,每位观众都在节目结束后为演员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而在马来西亚舞蹈《恩当》表演时,节目从头至尾都伴随着观众的叫好声与掌声。
在看完这台晚会后,不少观众表示,这是一台特色鲜明,而且能让大家回味无穷的晚会,即使是年轻人也能被晚会呈现出的各国风情所吸引。“90后”的小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只是在同一个舞台上,但演员们却演绎出了各国风情,让我们领略到了东南亚国家的艺术魅力,当然,广西本土的节目《天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画面很美,我相信就算过了许多年,观众们仍会记得起这场晚会。”
本报记者韦峭 莫俊
新闻推荐
南宁日报社转型升级战略发布会暨ZAKER南宁上线仪式。本报记者陈卓凡摄李忠南李森和现场扫码关注。本报记者陈卓凡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传统媒体突破重围、寻求变革的...
来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