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注定是让人关注的地方。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到天启七年(1627年),前后两百多年间,著名的瑶民起义就发生在这里。
大藤峡瑶民起义毫无疑问成了大明十数位皇帝最头痛的事。那旷日持久的压迫和反抗的拉锯战,使大藤峡瑶民起义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也成为了恩格斯所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的最好诠释。1974年春,对中国历史十分精通的毛泽东还曾亲笔写下了“大藤峡”三个字,这就让人对大藤峡产生了更多的联想。
2014年11月15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此项投资额达到300多亿元人民币的浩大工程,使得大藤峡再次让世人瞩目!而关注大藤峡、并在建设工地日夜来回穿梭的人中,就有一位中等身材、目光睿智的人,这个胸前挂着照相机,手上拿着采访本的大忙人就是潘大林。作为一个名作家,潘大林受邀撰写大藤峡水利工程建设的纪实文学,他从中看到了一段足以光耀千古的历史进程,他要记录这段历史,记录大藤峡当地人的欢呼雀跃,记录艰苦异常的征地拆迁协奏曲,记录激动人心的机械轰鸣推进的进行曲,记录那些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宽宏体谅和全力的支援……他记录的是为浩大工程付出的智慧和心血、激情和汗水,是经历过太多苦难的大藤峡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那豪迈的追梦历程。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沸腾的大藤峡》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新鲜出炉,还带着浓浓的书香。该书由时任桂平市市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桂平市库坝区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作指挥部指挥长潘汉胜作序。全书共十八章加两个附录,计23万字,中间还配了很多幅彩色图片,更让人身临其境。
在《沸腾的大藤峡》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那沉浮在历史波涛中的大藤;可以看到生活在大藤峡地区的瑶民们曾经的血泪交飞;看到所谓的官逼民反、民反官更逼的百姓与王朝之间反反复复的斗争史;看到那些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足以垂耀千古的名字背后的故事,百姓方面有草莽英雄侯大苟、侯公丁等,朝廷方面有“维护稳定的功臣”韩雍、陈金、王阳明、沈希仪等。大藤峡以其险峻雄奇,成就了瑶民起义,而持久的瑶民起义反过来又为大藤峡增添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神奇故事,这些当然也诠释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句。
在《沸腾的大藤峡》里,我们可以看到百余载流宕的宏大构想。早在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同治年间,桂平人周溯贤就有了大藤峡之梦。而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了“改良西江”、建设西江水利枢纽的设想;还有,前苏联水电工程专家提出的大藤峡水库水位高程74米——那是淹没柳州、来宾等地的设想。而最终,在无数热情的双手共同推动下,合适的构想终于浮出了水面并付诸实施。
在《沸腾的大藤峡》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勇于奉献的忙碌身影,那些战斗在库坝区移民安置第一线的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他们是罗中南、王德健、李德群、甘记凤、熊燕霞、陆兴明、杨辉、张佩芝、张云林……一百五十多位同志,他们无论是在高温酷暑的盛夏,还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无数次穿越于田野里、村道上和密林间,为村民清点作物竹木,丈量屋宅土地,计算补偿款项,将百姓当亲人,心为百姓着想,汗为百姓而流,他们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落实到征地拆迁工作之中。
当然,在《沸腾的大藤峡》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山里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守望;我们也可以听到山区群众发自心灵深处的回声;可以感悟到山区几代人与大藤峡的深切情缘;还可以感悟到乡亲们的留恋与牺牲,那些朴实的乡亲们,他们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含辛茹苦建起了房屋,他们亲手种下的竹木庄稼,都只能含泪舍弃了,因为他们知道,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他们也会预想到九年后高峡出平湖的胜景;他们也懂得,工程造福的不仅仅是他们大藤峡这一带的老百姓,而将造福于珠江流域的民众,工程开启的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新篇章。潘大林记下了这一切,他记下的何尝不是国人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
滔滔珠江,源远流长,其中激情的大藤峡,那雄奇险峻的山水是大自然的馈赠,那曾经的大藤峡瑶民起义是历史的必然,这些都可以为优秀作品的产生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而浩大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又为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化宝藏注入了新的活力。潘大林正是以他文学的目光深情地凝视着这片土地,以他饱满情感的笔墨动情地描绘了这里的山水。
优秀的作品总是来源于火热生活。作为一个成熟的作家,潘大林正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躬行者。他从前年底开始着手写这本书,为此,他前前后后到大藤峡现场采访了两个多月,足迹遍及了大藤峡的各个村落,曾因劳累而受了风寒,以致两度住院。但他收获了辛劳的同时,更收获了感动。我们从这本书中,看到了大藤峡憨厚朴实的村民们那种不忍不舍又不得已的目光,听到了村民们那饱含着情感的诉说,也看到了工作队员们不畏艰难、不辞劳苦、深入农户、耐心劝导的无私奉献,更感受到移民们尽管不舍,但最终仍是将国家利益至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那种崇高的牺牲。潘大林收获的是生活丰厚的回赠,他为此而书写,他知道他要写的是传播正能量的作品,那是有温度的作品,那是真正来源于火热生活的作品。
有意思的是,2015年是潘大林退休的第一年,也是他“最为繁忙的一年,主要忙的,其中就是这本书——《沸腾的大藤峡》”。大藤峡主体工程建设期为9年,可刚开工建设,潘大林的笔端就及时涉猎其中,并以真实的叙事为沸腾的大藤峡工程建设留下了最初的吉光片羽。他这种与时代同步,积极传播正能量,为浩大工程留下难忘印记的人,一定是幸福和快乐着的人。
新闻推荐
...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