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彬彬 本报通讯员 龚 坚
“插田不用弯腰,割禾不用镰刀”,这是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如今,象州县的许多农民不但圆了这个梦,还在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号称“农机王”的中平镇谢官村村民覃福仁就是其中之一。
1994年,17岁的覃福仁初中毕业回家务农。家里的20多亩田全靠牛耕人种,一天下来,累得他全身骨头散架。望着一元钱纸币背面开着拖拉机飒爽英姿的女孩,覃福仁开始做起了“农机梦”。2004年,覃福仁东挪西借了2万元买了一台二手大型拖拉机,又花了2万元对这台拖拉机进行了大修。一番鼓捣后,他的“铁牛”居然可以干完家里的活,还帮着乡亲们干,一年下来,还挣了2万元。自此覃福仁的“农机梦”拉开序曲。
2006年,覃福仁看准国家农机补贴的时机,花4万元买回了一台价值10万元(国家补贴6万元)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当年就收回了成本。2007年,他又一口气买了一台90匹马力的大型拖拉机和全县第一台手扶式插秧机,2008年到2012年,覃福仁先后购入拖拉机、甘蔗种植机、插秧机等十多台各种农机,并建成一条工厂化育秧生产线,至此,他种水稻基本实现了从育秧、耕地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覃福仁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司令”。
今年,象州县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实现了“农机梦”的覃福仁又有了新的“梦想”——带着他的“农机装甲军团”到处做示范,将现代化农业的概念传播到田间地头。
新闻推荐
■桂中短波本报象州讯(记者/卢彬彬通讯员/黄隆天覃小艾)“住这么好的房子,真像做梦一样。”5月,象州县中平镇村民覃先德一家欢天喜地从“烂泥房”搬进“小洋楼”。“政府发了1.74万元危房改...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