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来,见惯了帆樯林立、江水涨落的三江口(红水河、柳江汇入黔江处),如今迎来了笔直的高速路、高耸的码头吊机和蜂拥而来的企业。肩负着串联象州、武宣、兴宾以及金秀县域经济发展重任的三江口港产城新区,凭借着“全媒体采访团,赴象州县实地探访三江口港产城新区建设情况。这是自今年9月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提出“启动规划建设市三江口港产城新区”以来,首次有中央级别媒体到这一新型经济区域进行实地采访。采访结束后,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等重量级媒体,近期将会推出何种形式的“重磅”报道,颇值得期待。
——采访项目起点高。三江口港产城新区是来宾市同步推进港口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西江经济带的重要一步棋,此次采访团走访的企业,都是地方龙头,可谓典型中的典型。如华佳丝绸,10年前响应国家“东象州,如今已成为年产值2.1亿元的大型企业,深刻影响了象州当地的桑蚕产业及文化;志光家具(象州)项目、宝城食品公司(螺蛳粉生产企业)均是来宾市承接柳州产业的样板,也是“柳来河一体化”的先行者。通过采访,记者们真切感受到了来宾市“港产城”联动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实际成效。
——记者感叹指数高。25日下午,石龙工业园的捷和科技公司厂房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动车“赛跑”正在举行。三名记者各自驾驶一辆三轮新能源电动车,亲身体验车辆的平稳和舒适。该公司的新能源电动车项目4年前从广州引进,现在已经通过“以商招商”带动了其他汽车配件等上游企业的入驻。“来宾市提出打造‘三江口港产城新区\’的目标,有助于承接柳州乃至东部省份的先进产业,可以说为‘十三五\’期间的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采访期间,新华社广西分社记者黄浩铭称赞来宾市选准了发展定位。
收获点赞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结果。早在“三江口港产城新区”这一概念提出来之前,泛三江口流域的港口、产业、城市开发已经风生水起:2006年10月,象州县石龙工业集中区成立,6年后成为广西面积最大的县级产业园区;早在2011年,武宣县就确立了“打造桂中经济区与西江黄金水道的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的自身定位,当年底二塘樟村港口码头投入运营,次年二塘樟村物流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采访团看到的,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三江口港产城新区,今后随着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的持续投入和区域互联互通进程的加快,一个个商贸物流仓储中心区、水路陆路综合港航中心、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将诞生于三江口这片热土上。□本报记者 欧承鑫 韦海臣
新闻推荐
(记者韦瑞君通讯员蒙立伟)记者近日从市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来宾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来宾库区土地分解工作:大藤峡水利枢纽来宾库区土地分解任务为10.33万亩,目...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