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侠 本报通讯员 蓝艳青
在忻城县马泗乡一带,人们喜欢把猴子称为“孙大圣”。近日,该乡联团村二洞屯一名青年匆匆忙忙从洞场口跑回村里喊道:“‘孙大圣\’带队上独山啦,大家快来看呀!”村民听到喊声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洞场。果然,一群猴子紧跟着猴王,浩浩荡荡地从对面山向独山挺进。二洞屯姚秀强说:“有20多只猴子,个个动作麻利,一下子就爬上山顶了,场面非常壮观。”
据了解,猴群常常在二洞屯的三座山里活动,早晨和傍晚是它们活动最活跃的时段。猴群消失几十年后,这两年又出现了,该村群众认为这是生态乡村建设搞得好的结果。
“忻城原属石漠化重灾区,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的地位,深入推进‘绿满忻城\’工程。”县长李朝晖说,从2007年开始,该县全面实施“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的特色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目前,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61.5%。
同时,该县大力实施生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实施生态易地搬迁工程25个,涉及搬迁群众1639户1.1255万人,对搬迁贫困村群众原有的宅基地和承包地,积极探索“集体收回、统一开发、收益分红”的新路子。
二洞屯周边单家独户的小村庄全部搬迁了,方圆十里的群山森林密布,山脚下的玉米地、荞麦地因此成为猴群的乐园。该屯曾有村民在玉米地安装老鼠夹,后来担心误伤猴子便悄悄拆除了。平时,村民发现猴子偷玉米棒,宁可自家粮食受损失也不追赶。村民姚秀强说:“保护猴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全屯群众的共识。”
新闻推荐
本报来宾讯日前,国家民委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公布“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的282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名单,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花池村和忻城县马泗乡五龙村位列其中。人口较少民族是指全国...
忻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忻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