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微评
文 质
来宾公车改革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然而一些“因车而难”的现象也暴露出来。在该市某山区县“车改”后干部下基层明显减少。该县一位领导向记者坦言:“不是干部不愿去,而是一些村屯山寨根本没有公共交通,只能开车前往,而让干部开非越野车型的私家车爬山涉水很不现实,另一方面一些崎岖危险山路就连老司机也不一定敢开,更不用说一般司机了。”
公车改革事关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反腐倡廉和“四风”问题,必须严格执行深入推进。面对改革过渡期的难题,应该秉持“摸着石头过河”的革新意识,创新管理破解难题。
一是要优化机关服务职能,科学管车用车,让符合规定的公务行为“有车可用”。兴宾区机关事务局专门出台了“拼车意见”实行“一车多人、一车多事”制度,通知往同一个方向开展公务活动的领导干部拼车出行;忻城县创新公务用车“往返联络制度”下乡和回程分别搭载县乡往返人员,节省用车频次。
二是要建立督查制度,对个别单位没车不办事现象进行督查。可以通过比对“车改”前和“车改”后的走基层次数,对于非正常大幅减少走基层工作以及群众反映“看不到干部”的重点领域、地域进行督查;要对边远山区以及扶贫等民生工作正常公务用车进行优先安排。
三是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干部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养车、养司机”的难题,减少开支。例如特殊地区可以探索与运输企业开展合作,采取个人用车按次或按人结算费用,解决偏远山村的下乡难题;针对某一方向、某一时段公务活动繁多的路线,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开行“公务公交”。让有需求的人员自行买票往返,既让运输企业盈利又可解决出行难题。
新闻推荐
本报忻城讯(记者/罗侠通讯员/蓝春青)忻城县红渡镇依托自治区教育厅挂点帮扶的契机,探索创新教育精准帮扶政策解读新机制,在全区率先实施教育帮扶政策宣传试点工作。目前,共开展教育精准帮扶政策专项宣...
忻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忻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