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忻城县城关镇板河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藤架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百香果,绿油油的一片,煞是喜人。
“这是我种植的百香果,今年我种了4亩,如果管理得当,预计第一年每亩产量约1500斤,每亩利润达3000元。”板河村村民蒋庆荣指着眼前的百香果说。
蒋庆荣是该村的贫困户,有两个孩子正在读书,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大学,每年高昂的学费、生活费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压力很大。
“百香果四季都可种植,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投资小,见效快。”蒋庆荣说,今年板河村大规模发展百香果种植,政府免费发放果苗,免费提供培训技术,他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于今年4月种下4亩百香果,现在果已经挂满枝头,预计今年10月便可收成。
在板河村,记者看到许多连片种植的百香果基地。贫困户宋美英种植的3亩百香果长势良好,“果苗是今年4月免费领取的,有政府的扶持和技术指导,今年肯定能有好收成。”宋美英充满信心。
板河村是忻城县“十三五”规划脱贫摘帽的贫困村之一,共有1041户4679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3940元,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为让贫困户早日脱贫,中国中丝集团驻板河村“第一书记”杨小雨按照“一村一品”原则,多方征求意见,因地制宜确定扶贫产业,支持、帮助板河村发展种养业。
杨小雨说,百香果是政府扶贫产业之一,政府按照标准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百香果苗,免费发放水泥柱、铁线、网、肥料等,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得贫困户种植百香果的热情高涨。目前,该村已有22户贫困户加入到发展种植百香果的行列中。
目前,该村正申请成立育肥牛专业合作社,将带动20户以上贫困户发展育肥牛产业,形成特色养殖产业,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在***工作中,该村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划,组织干部下村逐户摸清贫困户数量和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脱贫台账,列出扶贫清单,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为改善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今年以来,该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行路难问题。今年初开始进行贯穿小洞至上龙合屯线路的硬化工作,于5月底完成;外格屯通内格屯的道路硬化工作也将在今年完工,力争今年实现所有自然屯通水泥路目标。
“目前,板河村的种植和养殖都已步入正轨,脱贫致富梦不再遥远。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强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贫困户从根本上脱贫。”杨小雨说。□本报记者 韦瑞君 黄熙勤 通讯员 蓝德龙
新闻推荐
深秋,在马泗乡马泗村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大棚里忙着护理果蔬,游客正在采摘果实,百香果、柑橘、金银花、紫玉淮山、珍珠糯玉米等生态农产品摆满电商货架,一幅丰收的喜人画面。近年来,忻城县紧扣脱...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