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声响,万物复苏始。走在忻城大地上,你会发现,百香果种植、育肥牛、养黑山羊、养鸡、养鸭等一个个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个个乡土人才舍弃异乡工作返乡创业,一个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悄然成立,它们正带领着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脱贫攻坚战犹酣,万才返乡正当时。今年是该县深入实施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为此,该县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实施“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才的挖掘、培养和帮扶力度,吸引他们返乡创业,不断充实扩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创新机制促返乡
“我们县力争到今年年底之前,吸引500名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人才返乡创业,由外出务工经商人才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0个以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说,到2020年,该县将吸引1600名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人才返乡创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00个以上,覆盖全县所有的行政村。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1月17日,该县召开实施“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动员会,层层布置工作、分解任务,制定工作方案。2月7日,该县召开了“万才返乡共建小康”座谈会,总结近年来人才返乡创业的经验做法。
在推进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创新建立“543”联系帮扶机制,即每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县直单位一把手、乡镇三家班子领导分别负责联系5、4、3个以上返乡创业项目,与返乡创业项目负责人结成对子,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平台,牵线搭桥,提供优质服务,给予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六大行动”助创业
“今年,我将利用政府的金融扶持政策,做好养鸡场下一步的扩建改革计划。”大塘镇寨东村南祥屯80后返乡创业青年莫孟兰兴奋地说。他所提到的金融扶持政策正是该县今年开展“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六大扶持行动之一。
“为让返乡人才留得下、干得好,我们县今年起开展调查宣传、创业扶持、培训扶持、财政金融扶持、电商扶持、组织扶持等六大行动,力助返乡人才成功创业。”县长李朝晖说。
“有政府的大好政策,有部门的密切配合,才有了现在的长和。”谈起回乡创业的体会,思练镇长和农牧养牛基地负责人莫居安激动地说。
莫居安是返乡创业青年,曾进过部队深造,也曾到广东创业开公司,并在广东安家立业。2015年,在县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帮助下,他回乡创办公司发展育肥牛产业。目前,他的养牛基地已初具规模,存栏肉牛413头,发放给农户代养135头。去年,养牛基地还为当地30个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平均每人每年领到工资15000元。同时,该镇还有226个贫困农户与养牛基地签订了小额信贷委托经营协议,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年年分红。
在各项优惠政策的吸引下,目前该县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外出务工经商人才达110多名,意向投资项目近100个,有意愿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多个,总投资达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涵盖了一二三产业。
引领示范树典型
榜样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在实施“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中,该县十分注重榜样的力量,深入挖掘全县返乡创业典型,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了15篇相关新闻,润华牧业、长和牧业等7个返乡创业先进典型事例在来宾电视台和忻城县有线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红渡镇马蹄村天六屯村民罗激波放弃异乡待遇丰厚的工作,毅然返乡创办润华牧业公司,养殖、开发种鸡产业,并成功注册了“滋补养生鸡、土炮土鸡、波波鲜”三大品牌,产品远销在南宁、柳州、来宾等地,年产值达800多万元,带动3000户贫困户增收。
古蓬镇党委创新开展“党员+返乡创业青年,发挥带富引领作用”活动,成功吸引樊胜锋、樊若杰等人回乡创业,组织成立了龙利村弄谷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肥牛养殖,计划养殖肥牛980头。
在宣传典型的同时,该县还印发了3万多份关于养殖项目、扶贫贷款的宣传单,宣传百香果、育肥牛、生猪养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结合广播、短信、微信、QQ群等灵活形式进行宣传,营造良好宣传氛围,留住有志创业人才的心。□蓝德龙
新闻推荐
蓝韦丽2009年刚毕业,蓝韦丽就进入忻城县人民法院工作,从书记员做起,默默无闻地跟着“师父”送诉状、写判决书、做调解。与此同时,她没日没夜地备战司法考试,先后到刑庭、民庭、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终于...
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