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漂亮的美女到大石山区村当“第一书记”,会接地气、能干成事吗?2016年2月22日,忻城县果遂镇同乐村五位村委干部见到黄卢娟时,心里满是问号。当时,黄卢娟刚从来宾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建设管理局派驻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在村干部们眼里,怎么看都像是来“镀金”的。
光阴似箭,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村干部们心里已经给出了答案:黄卢娟能干成事。
一年多来,黄卢娟带领村民,修建了4条村屯道路、2个篮球场,硬化2个自然屯的巷道。村里有了太阳能路灯,光纤宽带也陆续进农家。她争取资金无偿为贫困户送鸡苗、送化肥,帮助村民创建2个合作社,组织村民联合育肥牛、养山羊……同乐村快速发展,不少村民脱贫致富。
困难面前不退缩
同乐村是果遂镇最偏远最贫穷的山区村,从忻城县城出发,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开车近2个小时才到。该村共有20个自然屯,有的自然屯不通路,从村委步行需要一两个小时。黄卢娟压根儿没想到自己前来扶贫的村委竟这么偏远。
更让黄卢娟料想不到的是,这个村共1068户4297人,竟有421户贫困户1488个贫困人口。有的村民还喝“望天水”,住茅草房,贫困程度触目惊心。
经过细致调研,黄卢娟知道这些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村民蓝炳学,他和母亲都瘫痪在床,家庭开支全靠18岁的儿子外出打工来支撑。村民蓝炳绿,妻子早年病故,他自己供养着两个女儿,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大学,两个孩子每年学费上万元,再加上食宿等各种费用,使蓝炳绿力不从心。类似这两家情况,在同乐村并非少数。
通过多方了解,不少贫困户其实也很想脱贫,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有的家庭甚至连劳动力都没有。面对种种困难,黄卢娟默默鼓励自己:一定要挑稳脱贫“千斤担”,让贫困村民个个过上好日子。
村民户户有项目
在同乐村门如屯村口,一座杂草丛生的石头小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崭新的牛房。“黄书记来帮忙,我和8个贫困户的养牛场地解决了。”村民蓝仕民说,早就想炸石头建牛棚了,但自己能力有限,黄卢娟协调3万元资金和40吨水泥支持建成牛棚后,他就带领8户贫困户一起联合育肥牛,一年多时间就出栏11头肥牛,他自己纯赚5万元。
每天早晨和傍晚,140多头的山羊便浩浩荡荡地出现在门如屯村头,那是石会春和石茂春两位贫困兄弟合力“描绘”的美丽风景。去年,黄卢娟知道他们两兄弟没有脱贫项目,就指导他们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发展山羊养殖。如今,同乐村已有37户贫困户通过贴息货款扩大养殖规模。
为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黄卢娟经常回“娘家”,向后援单位争取6万元资金,给280户贫困户免费提供鸡苗3500羽;免费提供3000多株桑苗、10多吨化肥,支持120户贫困户发展种桑养蚕。“我今年种3亩桑,已卖4批蚕,一共得1万多元。靠种桑养蚕,我也可以脱贫了。”贫困户何美兰喜笑颜开地说。
村容村貌换新颜
5月22月,同乐村门如屯青年蓝文周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消息:大山里隐藏都市“社区”版,没有“第一书记”就没有这么美丽的村庄。图片上干净的水泥巷道、林立的村民楼房掩映在绿树红花里,无比赏心悦目。
看到微信,朋友们个个点赞。一年多来,黄卢娟四处奔走,利用后盾单位的支持、校友朋友等资源,积极为同乐村争取资金和项目,修复了饮水工程、村委办公楼、党员活动室,件件实事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村口那条长30多米的深水沟不见了,那是黄卢娟争取2万多元资金、30吨水泥,带领村民用水泥板盖好的。黄卢娟还带领村民开展“美丽忻城·宜居乡村”建设,村委周边村屯的原垃圾场变成了“微果园”,原杂物堆变成了“微菜园”,整个同乐村面貌焕然一新。(蓝艳青)
新闻推荐
6月5日,自治区审计厅派出审计组到忻城县对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调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朗忠彬参加审计进点会,并作表态发言。会上,自治区审计组就此次...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