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网-来宾日报忻城讯村前小河清清,两岸绿树成荫,远处青山如黛,近处鸟语花香,村道干净整洁,游人络绎不绝……这是6月4日,笔者在忻城县城关镇板河村内城屯看到的一幕。
城关镇板河村内城屯的美丽变化,正是忻城县实施“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的一次有效探索。近年来,忻城县积极开展“饮水净化、道路硬化、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全面启动“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活动,重点对城关镇板河村内城屯、泮水村下才屯,大塘镇龙安村那赖屯、寨南村三寨屯,马泗乡马泗村果达屯等5个广西“绿色村屯”进行建设,营造“天蓝、水清、树绿、地静、景美”的生活环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逛公园”,享受乡村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板河村生态杨桃园负责人王正江,几年前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便决定回乡创业,他投资建设杨桃园、提子园、梨子园、桃子园、桑葚园等特色产业园,发展采摘产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农家采摘乐趣。
“发展小水果,还有一个好处,绿叶美村屯,花期引游客。”王正江说,他的果园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他还带动10多户农户发展水果产业实现脱贫,原本在外工作的很多年轻人选择回家创业,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建饭店,有的搞烧烤园,生意非常好,收入也不错。
如何发展绿色经济,也是县委、县政府所要思考的问题。该县结合各村实际,依托生态、绿色资源,鼓励村民开发自驾游、休闲垂钓、鲜果采摘、土货烧烤、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发展绿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6年,板河等4个村顺利实现脱贫。
“在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效的同时,该县今年还按照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打造4A级景区县城的要求,突出壮族风俗、土司文化特色,加强城区壮乡土司园林建筑风格塑造,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宜业的壮乡特色生态园林县城。”县乡村办负责人告诉笔者,通过建设“宜居乡村”,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已成为该县实施脱贫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该县以“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为契机,投资约2000万元实施城区供水工程、城区公厕改造、商住贸易区等建设项目;投入500万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3套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设施3套;投入350多万元开展垃圾清运工作;总投资约2.29亿元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道路硬化、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饮水净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县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摘帽指日可待。(蓝春青)
新闻推荐
本报来宾讯(记者/蒙进煌)赛龙舟、绣香囊、织壮锦、采艾草、包粽子……传统的端午习俗,也能变出新花样!5月28日至29日,在来宾市忻城县、武宣县等地方,当地在传统的龙舟活动中,推出新花样:水上舞龙、龙舟拔...
忻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忻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