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国明 通讯员 苏娟
当前,莱芜市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平衡,比如,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较多困难,城市和工矿还存在不少棚户区和困难户。所有这些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会阻滞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如何解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围绕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社会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实现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挥提供有力保障。
据了解,近年来,莱芜市国土资源部门充分发挥土地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在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堡垒等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实践。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的改变,缓解了建设用地的矛盾,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重新开发利用,架起了城乡土地互动的桥梁;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并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了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优化了土地利用的结构;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有力地保障了农民和集体的财产权、物权……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一个好的规划方案可以起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重要作用。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落实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的要求,莱芜市国土资源部门做好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政策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在“保护土地,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保证区域土地资源最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城市、城镇的各功能分区,充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配置和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规划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土地开发中的合理模式,因地制宜开展规划工作,加强执行规划的严肃性。同时落实好国土资源部提出的“1+8”组合政策。
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进一步优化城乡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实现各种土地资源收益的最大化。政府发挥其调控作用。通过指导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全面推进土地有偿使用,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收益得到充分体现,“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真正实行城乡土地互动,实行土地等价交换、同地同价,保护农地的合法权益和收益。
在当前的形势下,实施城镇拉动战略,对促进工业和农业经济集聚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围绕“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现代化集中”的目标,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节约集约土地型”的新型一体化城乡。加强重点片区、重点组团、重点部位建设,建成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功能比较齐全、人居环境改善、产业承载能力较强、带动辐射区域较广的中心城区,使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品位、出精品。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围绕促进工业集聚发展,积极开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全面挖掘城乡用地潜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向空间要土地;在资金、技术允许情况下,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的相对供给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 徐永伟 尚庆宗)走进凤城高新技术产业区,清华高科孵化器、液压变频机械设备制造等十几个项目一字排开,铆足了劲头争相比发展、赶进度,让人目不暇接。在总投资1.8亿元的液压变频机械...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