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医院产科护士为新生儿进行抚触。门诊量、住院病人等主要指标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职工与社会病人的就诊比例从7:3转换为现在的3:7……有着六十年历史的莱钢医院,通过一系列改革,从以前的以服务企业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服务社会为主,年门诊量达到了70余万人次,焕发出新的活力,完成了从一个企业医院到面向社会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华丽转身。
从服务职工
到面向社会
在莱钢医院院长张绪春的办公室里,一面显示大屏挂在墙上,上面实时显示着门诊数量、住院人数、出院人数等数据。张绪春就是通过这些数据实时掌握医院的运转情况。
2006年,张绪春刚担任莱钢医院院长时,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莱钢职工与社会人员在该院的就诊比例是7:3,那时候的莱钢医院还是以对职工服务为主。
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的莱钢医院已经有临床医技科室34个,临床病区23个,开放床位1000张,年门诊量达70余万人次。“现在医院病人中,莱钢职工与社会人员比例已经达到了3:7,甚至可以说接近2:8的比例。”张绪春说。
控制运营成本
看病费用降低
莱钢医院的病人住院次均费用始终处在全市同级医院最低水平。用院长张绪春的话说,一方面医院各项诊疗都是标准化的,用药多少,每种病都有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各项措施的改革,医院的运营成本降低,病人的看病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医疗行业是治病救人的行业,来不得半点马虎,对质量的要求更是严格和规范。”张绪春说。为保证医疗质量,莱钢医院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医院已经有几百项制度和标准。“有了这些指导原则,医生在用药和治疗上就更加规范,不是想开什么药就开什么药,这样一来,看病的费用就下降了一大截。”张绪春说。
在莱钢医院,原来有些科室的仓库管理不善,过期、失效的物资较多,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那我们就对物资进行闭环式管理。”张绪春说。
医院中小到一个枕头,大到一台设备,都是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通过这样的管理,直接降低了医院的采购成本。
而在平常的物资使用中,医院也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就拿5号电池来说,一节电池只能支持病人做一次完整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但其电量还没有完全耗尽,于是医院就进行回收,再用在钟表、遥控器里。
通过改革,医院的运营成本和看病的费用都大幅降低,近年来,莱钢医院的病人住院次均费用始终处在全市同级医院最低水平。
医疗业务要精
服务更要到位
“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感的人。”在张绪春看来,病患在情感上更加脆弱,医院除了业务要精,服务更要到位。
在莱钢医院产科二病区,上午11点左右,记者看到餐厅的工作人员前来为产妇送定制的月子餐。医院了解到,患者住院期间吃饭是一个大难题,于是在食堂推出月子餐、营养餐,免费配送到患者床头。
在莱钢医院,这样的服务还有很多。夏天冷气要到9月下旬才停,暖气到10月中旬就开始了,并且一直延迟到“五一”前后。尽管医院保证一年四季都温度适宜,但收取的费用一直是按照国家标准。
2015年10月,莱钢医院把下午上班时间提前为1点。“来看病的很多病人都是莱芜周边的居民,不少病人早上做了检查,11点半到12点间拿到结果,却没有医生来解答,只能干着急。”张绪春说,而等到下午2点上班看完病,很多病人就赶不上回家的班车,只能在医院附近逗留一晚,“那我们就把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2015年,莱钢医院成立了服务管理部,把服务纳入科室的考核范围,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督导,督导结束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再进行整改,直到符合标准。
本报记者张玉岩
新闻推荐
聚焦世界镇痛日:规范化治疗疼痛,让患者享受无痛生活 ——专访莱芜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张强文/片本报记者于鹏飞通讯员常永亮徐雯雯
今年已是第13个“世界镇痛日”。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大家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