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日讯(记者于鹏飞)9日上午,多段关于“官寺商场发现疑似H7N9禽流感病例”的视频、图片在莱芜各大微信群朋友圈持续发酵迅速扩散。截至目前,记者从莱芜市相关部门获悉,本市正式确认的禽流感病例只有1月7日发布的一例。关于疫情的排查和后续工作正在进一步进行中,具体进展请以政府通告为准!
不信谣、不传谣不是什么高要求,一起来看看权威部门提供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问答》吧。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
●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发病情况?
目前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人间传播能力。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感染H7N9禽流感?
目前已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儿童应避免直接接触家禽和野禽。如果发现病(死)禽、畜,不要自行处理,应报告有关部门。
(2)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3)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4)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5)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吃肉或者说吃家禽、猪肉产品是安全的吗?
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失去活性,以正常温度烹调食物(食物应以至少摄氏度均匀加热)可杀死病毒。在疫情暴发地区,肉制品在经过适当处理及烹调的情况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但病死动物或发现时已经死亡的动物不可食用。
●有针对流感(H7N9)病毒的疫苗吗?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人用疫苗。
●哪些人需要特殊防护?有何具体要求?
与家禽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养殖、分拣、运送、销售、宰杀、免疫接种工作和病、死禽处理等的人员,以及对有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的专业人员需要特殊防护。特殊防护的要求是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防护服(隔离衣),戴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注意洗手,减少感染发病机会。
新闻推荐
本报月日讯(记者于晓敏通讯员曹骥春张嘉玢)为集中展现优秀教科研成果,创造热爱读书、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月日上午,莱芜市“教科研成果展示暨教育名著读书报告会”在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