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病有所医”是百姓的期盼,也是每位医师的追求和梦想。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悬壶济世……医师职业一直以来都被社会赋予最崇尚和最华丽的词藻。一方面是出于对医师的感激和赞美,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个行业的期盼和美好愿望。6月26日是中国医师节,它不像护士节一样广为人知,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在第7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请跟随记者走进莱钢医院,感受医师们的职业担当和大爱无疆。
呵护女性健康的贴心人
●人物名片 高文 妇产科主任、妇幼保健科主任 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年“咱农村人的卫生条件不比城里,俺怕大夫嫌脏,要不下回再来吧。”莱钢医院妇幼保健科诊室前,一位妇科病患者在门口徘徊。“别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放轻松就好。”一位大夫迎上前来,和声细语打消了患者的疑虑。她,就是高文。1987年到莱钢医院妇产科工作以来,高文一直被医院驻地的女性同胞视为呵护健康的贴心姐妹。
随着乳腺癌、宫颈癌发病率的提高,高文和同事更加重视健康人群的疾病筛查工作。妇科疾病检查私密性高,许多女性往往碍于面子不愿接受检查。为此,高文不遗余力地开展女性健康教育工作,在日常医疗服务过程中说一些贴心话来鼓励、安抚患者。“妇幼保健科的大夫服务特别好,我愿意和她们交流身体状况,每年厂里组织的妇女查体我都积极参加。”一位炼钢厂女职工这样说。在高文和同事的努力下,驻地女性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莱钢医院不但每年为集团女职工查体,还免费为医院周边一些农村妇女进行妇科疾病筛查,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每当妇产科接诊急危重症患者,高文总是第一时间做好病例讨论、家属意见征求等工作,确保抢救的顺利开展。近年来,莱钢医院妇产科和妇幼保健科在疾病诊治和筛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高文常说,妇女儿童的健康对于家庭幸福来说至关重要,能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是幸福的。
▲高文向患者解释病情。
妙手仁心送光明
●人物名片 刘邦强 眼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30年
眼科是一门融智慧、技巧、基本功于一体的高难学科,眼科医生也被誉为“针尖上的舞者”。眼球构造复杂,手术切口以毫米计算,操作中稍有差池,手术效果便难以保证,这注定了眼科大夫必须是“完美主义者”。从用猪眼苦练手术基本功,到填补医院眼科多项技术空白,刘邦强从没停止学习的脚步。
白内障是首要致盲性眼病,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极高。传统的手术方式切口大、愈合慢,逐渐不能适应患者的治疗需求。2000年,在刘邦强的主导下,莱钢医院眼科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积极探索不同的手术方式,使这项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手术开展以来,一万余名白内障患者在莱钢医院眼科恢复视力。
相比于白内障,眼底病更挑战眼科医生的技术水平。眼底病种类复杂,治疗难度大,手术效果难以保证,治疗起来往往是“费力不讨好”。随着糖尿病的高发,眼底病患者越来越多。看到许多患者因延误治疗时机或经济条件不允许而失明,刘邦强感到痛心。自1998年开始,他尝试独立开展眼底病治疗。如今,刘邦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各种眼底病的激光治疗、视网膜玻璃体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让驻地百姓在家门口重返光明。
▲刘邦强为患者做检查。
守好职工的健康防线
▲宿文革教患者做呼吸操。
●人物名片 宿文革 职业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30年“莱钢的建设离不开广大一线职工的付出,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和守护。”踏上职业病防治岗位30年来,宿文革一直使命在心。
1987年,大学毕业的宿文革分配到莱钢医院职业病科,热爱学习、善于钻研的她不安于工作现状,主动要求到心电图室及内科系统转科学习;1990年,新婚不久的宿文革到天津进修,重点学习中毒患者救治,为职业病的诊断和救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宿文革牵头开展尘肺防治的课题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尘肺病人的康复治疗方面,她倡导以康复治疗代替药物治疗,开展尘肺肺段灌洗、运动疗法、肺功能锻炼等特色诊疗项目,让尘肺病人实现自由呼吸的愿望。
职业病比较特殊,是数十年形成的慢性病,且国际上尚未发现治愈手段。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宿文革意识到,职业病防控工作更为重要。2003年开始,她和同事积极开展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在工厂内进行对比实验,让企业领导和工人充分重视职业病防控,做好防护措施。由于这项工作做得较为超前,近年来,莱钢集团职工噪声聋、尘肺等职业病的发病率均小于全国钢铁企业水平。
在宿文革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莱钢医院职业病科成为莱芜市职业病质量控制中心,也是莱芜市唯一一家职业病诊断资质齐全的单位。
乐于分享的技术尖兵
●人物名片 时海洋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13年
今年1月,莱钢医院呼吸内科、检验科、病理科联合开展的新技术项目——— 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的阳性率由50%提高至90%。这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时海洋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到2014年在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呼吸内科专业理论知识;2015年在上海长海医院深入学习支气管镜操作,回院后主持开展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本地区率先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和速现场细胞学评估技术……时海洋不善言谈,却一直在埋头苦干中证明着自己的实力。这些新技术项目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为众病患者带来福音。
在患者眼中,时海洋责任心强、操作娴熟,让他做支气管镜检查,并没有那么痛苦;在同事眼中,他热爱学习也乐于分享,无论是外出进修还是在职读研学来的前沿知识和操作技能,总是毫不吝惜地与科室同事分享,还手把手地教低年资大夫支气管镜的操作技巧。“‘教给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永远不会发生在临床医学领域。”时海洋说。在他看来,知识分享能促进医师共同成长和科室整体医疗水平进步,从而更好地造福患者。
▲时海洋为患者听诊。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张丽向患者解释病情。
●人物名片 张丽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16年
张丽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身材娇小,学识却很渊博;年纪不大,却备受患者和同事尊重。
2009年研究生归来,张丽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和临床工作中。根据科室发展需要,2012年,张丽到省立医院进修肌电图回院后,开展了肌电图检查项目。该项目的开展不但在周围神经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肌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发挥重要作用,也使骨科、耳鼻喉科、职业病科部分病人的诊断更明确。
作为神经内科这个学习型团队中的一员,张丽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也有目共睹。从读研开始,她坚持每年进行课题研究,其中2个课题获得山东省冶金厅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个课题荣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奖,她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内核心医学期刊发表。
现在,作为神经内科帕金森综合征和癫痫方向的主要负责人,张丽积极筹备,对帕金森疑似病人及确诊病人建立档案,定期随访,做好诊疗前期准备工作。“等孩子到了入托年龄,我就能安心去上海进修,在帕金森的诊断和治疗上更进一步。”谈及未来,张丽踌躇满志。
握好手中“柳叶刀”
▲丁修敬为患者听诊。
●人物名片 丁修敬 心胸外科主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9年
前段时间,电视剧《外科风云》热播,描写外科医生与死神较量的桥段扣人心弦,剧中外科医生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术后累到虚脱,这都是对外科医生的真实写照。丁修敬就是一名逐步成长起来的心胸外科医生。
2008年,研究生毕业的丁修敬进入莱钢医院心胸外科。2009年,北京安贞医院莱钢合作医院挂牌,年轻医师有了更高的学习平台。为了更快地成长,丁修敬珍惜与安贞医院专家同台手术的机会。8年来,9成以上的合作心脏手术,都有他的身影。正是凭着谦虚好学的精神,他的业务水平得了快速提升。
2014年,丁修敬到北京安贞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回院后,他逐渐成长为科室的骨干力量,在心脏搭桥、瓣膜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纠正等各类心脏病手术中,成为主刀医生的得力助手。“手术成功了也不能掉以轻心,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使患者再度陷入生命危险。”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引流量等,丁修敬都密切关注着。
能赶上医院心胸外科发展的大好时机,丁修敬感到非常幸运。他有一个朴素的愿望——— 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医疗服务,做一名值得患者信赖的心胸外科医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吕宜超)为全面了解我区“四上企业”人才状况,钢城区统计局开展全区“四上企业”人才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和深入企业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区291家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摸...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