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鹿振林
最近,莱芜丰田节水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势头不错。
来到公司车间,机组轰鸣,工人忙碌。来自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的6000卷滴灌带订单,让公司产能充分释放,开足了马力生产。
公司董事长白雪峰却很有危机感。他说:“产销两旺不代表没有问题。我们公司正瞄准‘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进行转型升级。”
经营企业要嗅觉灵敏,未雨绸缪。近年来,凭借着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口碑,丰田节水赢得了市场认可,取得迅速发展。但白雪峰看到,微滴灌市场的准入门槛低,粗小企业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等不利局面将不可避免地到来。“市场洗牌只是时间问题。没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出局。”白雪峰这样说,“我们公司必须转型升级,在洪水到来前爬到山顶。”白雪峰说。
在公司新研制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前,白雪峰说,“这家伙了不起,它能自动化检验土壤成分,根据不同配方为庄稼定制‘食谱\’,将节水灌溉和智能施肥结合起来。”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丰田节水公司在传统微滴灌领域深耕多年,但智能化研发是个短板,单靠自己闭门造车是做不出智能设备的。因此,白雪峰决定借才引才,走合作道路。丰田节水公司和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设立了智能灌溉施肥课题进行研发。历经1年,终于攻克变频稳压泵、比例供肥系统、多环节过滤清洁系统、紊流镶片式管带等难题,做出了让用户竖大拇指的产品。
白雪峰和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漫灌一般每亩需水240方,滴灌每亩仅需120方左右,节水50%左右;传统方法施肥每亩需肥量15KG,水肥一体化后仅需8-10Kg,节肥40%;同时节能达到30%,增产20%,节省人工80%,节本增效达到每亩500-3000元。这就是智能新产品的优势所在。
白雪峰说:“我们的新产品还在试用推广期的时候,就已经接了不少大客户的订单。”
莱芜丰田节水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白雪峰在介绍公司产品。(记者 鹿振林 报道)
新闻推荐
在钢城区,“扶贫车间”让贫困户足不出户挣钱,大篷车打通了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42辆货车把原材料送到家
□特约记者冯建华●亮点镜头点、挑、划、拉、刺、勾……辛庄镇坡庄村61岁的刘加军坐在轮椅上精心雕刻着葫芦,房间两面墙上摆放着几十种造型各异的雕刻葫芦。据他说,如今已成功雕刻沁园春·雪、...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