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张弘
当前莱芜市进入主汛期,特别是近期降雨频繁,做好防汛工作刻不容缓。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各相关部门单位在增强责任意识基础上,迅速行动,做好“防大汛”的准备,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度汛。
源头着手强化辖区水资源保护
“正如每个村都有‘村长\’负责全村大事小情一样,我们对辖区内的每条河也配备了河长,由其全面负责该条河流的保护与管理。”产业园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亓中彪说。按照上级要求,对辖区内的大汶河、嘶马河、方下河、莲河等4条主干河流设立了区级河长,并为每条河流确定了联系单位,对长5公里以上河流及2座小型水库设立镇级河长,对河沟渠、塘坝(方塘)设立村级河长,目前共设立区级河长4名,镇级河长15名,村级河长46名,在全区构建起区、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
各级河长作为河流保护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按照相关职责,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好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四项制度;强化河库综合管理,统筹规划防洪、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水生态保护、河库管理保护信息化建设,在源头上做好了防汛工作的整体规划设计,减轻了汛期防汛工作的压力。同时,注重水环境的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将城镇周边村庄、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污水处置体系,确保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处置。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从源头上减轻了防汛工作的压力,实现了未雨绸缪。
强化组织领导做好重点部位防范
针对近期雷雨天气频繁,产业园水利部门进一步强化了责任,严格落实防汛值班带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24小时坚守岗位,认真做好水情、雨情、灾情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上报下传并处理突发情况。“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是2座小型水库,15座蓄水塘坝、坑塘。尤其是村级管理的塘坝、坑塘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70年代,工程运行时间较长,管理粗放,设备老化损坏严重,工程本身安全隐患较多,如青杨行村村南土坝、北王善村村北土坝等塘坝,坝身单薄,坝坡较陡,冲刷破坏严重,坝坡变形,形式十分严峻。为此我们已经制定得力措施确保汛期安全。”产业园社会事务局局长、张家洼街道党工委书记孔庆玲说。针对防汛重点部位,产业园水利部门重点加强了汛前检查,根据查摆出来的问题,下发了驻地村防汛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同时,对小(一)型水库和重点塘坝由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副科级以上领导为行政责任人,所有塘坝均落实一名村干部和办事处干部作为行政责任人,分别签订安全度汛责任书,明确责任,分工到人,使重点部位形成段段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工作有检查、任务有安排的常抓常管局面。
积极筹备物资做好防汛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进入汛期以来,产业园水利部门多方调配防汛物资,目前,已通过定点储存、群众号料等方式储备编织袋2万条、铁丝1.5吨、木材20方、块乱石1500方、砂土料6000方。同时,完善防汛队伍,现有小型水库防汛常备队、抢险队2支,防汛抢险队员150人,24小时处于战备状态。近期,将计划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增强各单位部门在防汛工作的协调性,遇有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采取行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20日,市委组织部召开莱芜市2017年优选计划选调生座谈会,安排部署录用到莱芜市工作的优选计划选调生分配和挂职工作。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来源结构,引进...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