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莱芜市钢城区检察院通过建立完善各项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控申部门联系群众的“ 桥梁” 和“ 窗口” 作用,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未发生接访导致矛盾激化、引发负面涉检舆情和赴省进京上访等现象,实现了维护人民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有机统一,先后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全省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等荣誉称号。
打造为民服务平台,营造文明接访环境
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建成了集控申接待、案件管理、预防查询“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检察为民服务中心,设置检察长接待室、集体访接待室、远程视频接访室、信访听证室、律师接访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并配备便民“小贴士”,从生活细节到法律知识普及等多方面服务群众,拉近了干群距离。
提高接访工作科技含量。设立专用举报电话,安装和开通举报自动受理系统,将“12309”举报热线与“96699”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并网,统一受理举报。开通举报服务网,大力推行视频接访制度,严格规范受理、办理、督办、回复群众事项等网上信访工作程序,实现了视频接访省、市、区、镇四级连通。
提升文明接待水平。加强接访业务知识培训,规范接访人员的言行举止,接访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接访大厅“门常开、人常在、电话常通”,对来访群众坚持来有迎声、问的答声、走有送声。所有来信来访,均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完善接访工作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实行预约接访。针对一些上访群众交通不便、心存疑虑、身体原因,甚至越级访、重复访、 缠访、 闹访等情况,该院把预约接访、下访巡访作为服务基层、关注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由控申科干警与上访人约定时间、地点,上门倾听诉求,当面反馈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努力把纠纷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当地。
创设点名接访。建立“门诊式”点名接访机制,专门设置电子触摸系统,将院领导的姓名、 分管业务、 部门职责、 举报流程以及法律法规予以公示,来访群众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就诊”,自行选择接访领导、接访部门、接访时间和接访地点,详细了解检察业务、 工作流程等。既深化了“ 阳光检务”,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又尊重了群众的意思自愿,变单向指定为群众选定,受到了来访群众的普遍好评。
坚持联合接访。每周四为检察长接访日,由值班院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联合接访。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对每起信访案件从立案、受理、查处、反馈、息诉,主办部门、承办人全程负责,把矛盾化解在初信初访的首次办理环节,努力做到不让来信变来访,不让初访变重访,不让个访变集体访。
探索信访机制改革,推进矛盾化解多元化
建立律师参与化解纠纷机制。为发挥律师执业优势,钢城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棋山律师事务所会签文件,签约3 名执业律师,利用律师善于辩护的职业优势,参与检察机关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工作,效果良好。
大力推行公开审查听证制度。对刑事申诉、 申请抗诉以及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案件,,通过公开听证示证、公开论证答复等方式,详细解释说明,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矛盾纠纷化解。现已组织公开审查听证4次,案件当事人均息访罢诉。
建立民事申诉受理审查机制。该院强化控申和民行部门的内部协作配合,制定《关于民事案件控告申诉受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受案范围、规范案件流转、强化释法说理,保障民事申诉案件及时受理和有效办理,破解了申诉难、申诉乱的问题。2013 年以来,全院共接待民事申诉类案件33件,直接答复不予受理18件,立案审查15件,均未发生涉检上访,该做法被省检察院转发推广。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让群众信法不信访,将信访工作引入法治化轨道,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应有之义。”该院检察长张传文表示,他们将继续以处理涉检信访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开展下访巡访,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规范文明接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信访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赵帅
新闻推荐
打造“一点一街一广场”廉政主题教育阵地、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基础,钢城区汶源街道长胜村———以清廉之气奏响“为民服务”歌
□特约记者冯建华通讯员李明9月16日,80多岁的退伍军人董纪友在银行看到新补存折上的3000多元补贴,对汶源街道长胜村党支部书记董昌云笑着说:“给你添麻烦了。”常年享受退休补贴的董纪友是汶源街道...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