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师附小 邢宝东
〔摘要〕 莱师附小厚积60年文化底蕴,大力实施精细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精致化管理。精耕细作加强管理,精益求精高效课堂,精心培育雏鹰少年,附小人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迈向管理新境界,持续提升学校新内涵。〔关键词〕 精致管理 精耕细作 精益求精 精心培育
图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产生了强烈需求,因而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学校管理有的倾向于事无巨细的“琐碎化”管理;有的受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推行粗枝大叶的“自由化”管理。两种倾向,都易走向极端,不利于师生素养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近年来,莱师附小摒弃以上两种错误倾向,采取精细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相平衡的“精致化管理”,努力打造有内涵、有品位的教育生态环境,从而推动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一:读书节展演图二:教代会代表在讨论图三:茶香飘韵课图四:高效课堂图三:大同学指导小同学莱师附小 邢宝东 供图
一、精耕细作加强管理
管理是第一生产力,学校注重从丰盈学校精神文化、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转变管理方式、转变评价方式等方面,抓细抓实常规管理,向管理要成绩,向管理要效益。
(一)丰盈学校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个体。莱师附小在继承优良历史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论证、多方调研、反复酝酿,总结提炼出自己的精神文化理念。学校以“智·美”为核心理念,以“书香启智美行成习”为校训,以“弘美谦和卓学立新”为校风,以“博学慧导 秉爱培智”为教风,以“敏学求真 明礼尚美”为学风,以建设“雅鹿山旁育人沃土 汶水河畔书香校园”为发展愿景。这些理念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素质教育的具体贯彻,也是学校精致管理的体现。
(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秉承“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理念,学校建立了“一主两翼”(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委员会制度为辅,其它学校工作制度相互配合)的学校管理体制。通过教代会制定了《莱师附小质量管理手册》,并每学年进行民主修订完善。
具体来讲,学校管理坚持以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摒弃命令、控制、训斥为特征的刚性管理手段,代之以尊重、理解、信任、宽容、赞美、激励、对话、沟通、资助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手段,使制度人性化、“文化化”,从而推动了学校自主发展。
(三)转变管理方式。实行目标管理理念下的标准驱动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主动进行教育纠偏和自我矫正。改变管理的着力点,逐渐实现管理由“终端”到“过程”、由“粗放”到“精细”、由“要求”到“标准”的转变。坚持重心下移的“扁平化”、分布式和专业化,我校实行年级组管理和学科项目组管理,达到了“压茬式无缝隙”的效果。
二、精益求精高效教学
学校发展在教师,教师成长在课堂,课堂艺术在教研,学校凝神聚力向这三方面发力,精打细磨,力求达成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一)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师,教师的发展在于内心的动力。学校通过“青蓝工程”,使20对师徒成功结对。“师傅”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徒弟全方位指导,“徒弟”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激发了成长动力。“师傅”以身作则,传承经验,自身价值得以升华,境界得以提升。
(二)聚焦课堂,千锤百炼。课堂是主阵地,高效课堂需要千锤百炼。学校结合“青蓝工程”,以录播室为平台,开展“普听课——— 名师观摩课——— 青年汇报课”活动。通过反复听课磨课,研讨教学艺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个人风格,使课堂进一步实效、高效。近年来,十几名青年教师通过精打细磨,成长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
(三)教研生活化,生活教研化。学校每周开展两次集中教研,一次是项目组大教研,一次是年级组小教研。另外,各学科老师还进行随时随地即时教研。每次教研均有主题,或说评课、或专题研讨、或试题命制、或讨论课题。通过每学期评选“教科研先进个人”激发了全体教师的教研热情,也涌现出了一批教科研积极分子。在办公室,在操场一角,在会议室,老师们聚在一块,气氛热烈,发言积极,实现了教研的常态化、生活化。
三、精心培育智美少年
精致管理的落脚点最终还是学生的发展。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精心研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彩的舞台。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为其开启认识世界的更多窗户。
(一)五节并举,文化味浓。学校举办郊游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学科素养节,并实现了规律化、制度化。校园“五节”年年有创意,次次有完善。在5个校园节日里,同学们放飞心灵,展示才艺,锻炼体魄,潜能得到激发,综合素质获得提升。
(二)以工匠精神,因材施教。学校开设校级活动课、班级活动课。每次均定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评价。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培养特长,实现了走班制、菜单式选课和培养。2017年,我校羽毛球队先后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科学兴趣小组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张倩倩、王静雅同学获得莱芜市“嬴牟好少年”称号,王锦睿获得莱芜市美德少年称号,刘书瑶同学获得莱城区美德少年称号。300多名同学的小文章在各级媒体报刊发表,一批批雏鹰少年快速成长起来。
(三)尊重主体,自主管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要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在学校层面,着力培养了一批觉悟高、纪律性强的少队小干部,他们在周一升旗仪式、课间管理、放学路队、卫生检查、大型集会、外出实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班级层面,充分发挥班委会的核心力量,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孩子们在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逐渐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逐步实现了由“他律”化“自律”,从而激发了向善、向上的内驱力。
莱师附小的精致化管理是对教育本真的追求,是对高超管理艺术的探索。通过精致化管理,逐步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理”到“服务”、由“封闭”到“透明”、由“被动”到“自动”的内涵式转变。通过精致管理,使每位师生获得了最优的发展,使每个个体获得了生命的绽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国明通讯员郭超)11月24日,记者从市安监局获悉,全市安全文化“四个创建”观摩推进会于近期召开。与会人员集中观摩了鹏泉街道安全文化示范镇(街道)、戴花园社区安全文化示范村(居)、鲁...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