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像妈妈一样的老师 教师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进寄宿学校,和师生“亲密接触”

来源:兰州日报 2010-09-09 05:09   https://www.yybnet.net/

又是一个教师节,在众多老师中,有一群老师,无论上课与否,他们的工作没有时间概念,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家长,不但教授孩子们文化知识,还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他们就是寄宿学校的老师们。9月8日,记者深入几所寄宿学校,和寄宿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皋兰县是兰州市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的一个县区。西岔锐驰希望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与其他寄宿制学校有所不同的是,这个学校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是,他们相比其他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按照学校责任划分,负责上课的老师可以不负责学生的生活问题。但实际上,这里的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这里的孩子。二年级班主任朱老师告诉记者,寄宿制学校老师的工作不会随着下课铃声而结束。

西岔二中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涵盖了小学和初中。9月8日中午,走进皋兰县西岔二中四年级二班的教室,刚刚吃过午饭的几个同学正在教室里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具。记者问他们上学花钱吗,几个学生说基本不花钱,学费都是免的,只收点作业本费,住宿费都有补助的。“如果少吃一些,还能有剩下的。”一个学生说。记者翻开他们的课本看到都是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作业本孩子们也包上了皮子,工工整整地写着自己的名字。

皋兰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李承国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规定,寄宿制学校只收取孩子的住宿费和作业本费,其他费用都是全免的,这些补助的费用通过“惠农卡”拨付给学生家长,再交到学校。对于有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需要上灶吃饭,学校也是减免的。西岔学区陈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对辖区内居民家庭情况都比较了解,这些贫困孩子都不需要向学校出具任何贫困证明。李承国告诉记者,皋兰县3年来,先后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撤并学校67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1所,寄宿制学校数量达到33所,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达到3560人,其中小学寄宿生1765人。

当日中午12时,西岔二中下课铃响了,几个跑得快的孩子拿起饭盒冲出教室就向食堂跑去。来到食堂记者看到,当日早餐是稀饭,中午厨师焦师傅和老伴给孩子们准备了鸡肉和红烧土豆还有一个大花卷。走进厨房可以看到一大锅鸡肉已经做好。孩子们来到食堂后,小学组和初中组分别在两处打饭。记者注意到,来打饭的学生不需要打卡,更不需要出示饭票,只需要排队等候就可以了。负责照顾孩子生活的焦老师和李老师在食堂内组织孩子排队,孩子打好饭后,两位老师会让孩子到指定的位置用餐,对于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两位老师则是领着他们坐到座位上。

记者走进学生中间,朴实的孩子举着饭盒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吃了没,一起吃吧。”一个学生一边吃一边说,每天吃的菜都不一样。“伙食比家里好。”一个学生抢着说。其实这个学校有一部分孩子曾经是岘子村小学的学生,学校布局调整后,学校撤并他们转入这个学校。在过去走读的时候不要说鸡肉了,就是按时吃饭都很难保证,父母农忙的时候就是白水面片。

12时15分,正巧过来几个老师过来打饭,老师与学生不在一个灶上,但是,打开老师的饭盒,记者看到只有白菜和不容易看到的几根肉丝,花卷也要比学生的小一号。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吃饭的标准是每天5元钱,实际上标准要比这个高。与其他寄宿学校不同,西岔二中的食堂不是对外承包,厨师焦师傅和老伴掌勺,他们每月只有800元的工资,与学生同吃同住,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准备一天的饮食。由于财政没有这项开支,所以这笔工资还是由县政府和学校多方筹集而来。

老师就像自己的妈妈

西岔二中负责孩子生活的焦老师是一位40多岁的妇女,她在这个学校已经工作了3年时间,说起工作中的辛酸,焦老师觉得最费心的就是低年级的孩子。她印象中最难忘的一个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天天哭闹,喊着要找妈妈,要找爷爷。甚至晚上都不睡觉。为了安慰孩子,让他情绪稳定下来适应寄宿生活,焦老师把孩子抱到自己的宿舍跟孩子聊天,最后干脆抱着孩子一起睡觉。

西岔学区陈校长告诉记者,寄宿制学校的老师需要很强的责任心。“这些老师每天早上6点起床,在晚上12点前从来没有睡过觉。而且我们的老师都是放下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别人的孩子,焦老师的姑娘上皋兰二中,但是她姑娘今天中午吃的什么她都不知道,她也来不及问。”陈校长说。焦老师告诉记者,她只有每天晚上等所有的学生都进宿舍睡觉了才有时间给姑娘打个电话,问问孩子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活老师有时甚至还要给孩子们洗床单,个别低年级孩子衣服脏了还要洗衣服,有些孩子早上起床没有叠被子,他们在之后的巡查中也会给孩子叠好。但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是生活老师份内的事情。

陈校长告诉记者,生活老师每天都要督促孩子洗脸、刷牙、洗脚,这些良好生活习惯都要靠她们来完成,实际上,有时候孩子们觉得他们更像“妈妈”。

“我们的手机费相当一部分都让学生用来给他们的父母打电话了。”西岔锐驰希望小学二年的班主任朱老师说。四年级的卓老师也有同感。朱老师班上有10个留守儿童,卓老师带的两个班上有40个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但是,他们内心很脆弱,小小年纪父母就背井离乡在外打工,跟他们生活的只有祖辈的老人,想念父母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孩子们经常会拉住朱老师和卓老师的手,希望能用他们的手机跟异乡的父母通一次电话。而老师也会毫不吝啬的让他们与父母通话。朱老师说:“下课铃对我们来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老师我想谢谢你

寄宿制学校建成后,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生活老师,他们都要加倍的付出。记者采访中发现,老师的付出也得到学生的肯定。9月8日中午,西岔中学九年级的一个女生宿舍中,几个女孩子正在商量给老师送什么礼物。孩子们都没什么钱,所以他们计划中的礼品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一个女同学告诉记者,跟班长商量了一下,她们想给老师送一个笔筒,因为老师办公室里没有一个像样的笔筒,加上自己明年就要毕业了,将来一定会很想念这里的老师。在另一间男生宿舍里,孩子们商量的也是同一件事情,他们计划全班同学送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是自己制作的贺卡。在西岔二中四年级二班的教室,记者翻开《班会本》,9月7日刚刚开会一次安排教师感恩活动的主题班会。几个学生趴在桌子上说:“我们准备了几个节目给老师表演。”李淋同学准备了一首名为《火苗》的歌曲。“这首歌是音乐老师教的,我挺喜欢的,而且老师就像蜡烛一样。”他用稚嫩的声音说。在一旁的几个同学开始抢话头,他们正在策划的演出活动将是由自己演唱的歌曲和学校里老师教的舞蹈。

采访结束的时候,陈校长再一次表示了对老师的感谢和敬佩,这里每所寄宿学校的老师都在用博大的胸怀来接受这些孩子,锐驰希望小学魏校长表示,本来可以下课回家,现在要留校与孩子们一起作伴,说实话,谁家都有孩子,他们放下自己的孩子来照顾这里的学生,有很强的责任心。但是,由于没有国家政策支持,这些老师的付出和回报没有成正比。李承国也告诉记者,现在政府给学校的公用经费小学每生300元,中学每生500元,如果不是寄宿制学校,有了这个部分投入,学校会比较宽松。但是,一旦用在寄宿制学校上,这个投入多少有点杯水车薪。所以,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学校在不断改变学生住宿环境,改造教师住宿条件,还要加强校长培训,加强教师素质培训,出台各种激励政策,为边远地区教师和中小学校长发放交通补助和岗位津贴,在晋级职称评优方面也是向一线教师倾斜,确保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新闻推荐

国家扶持为66.7万受威胁居民带来平安 兰州地质灾害防治在重重困难中踯躅前行

2009年6月,国务院34个部委组成的调研组在甘肃省及兰州市调研时指出:“兰州市基础设施欠账很多,重点是地质灾害等问题”。2009年8月和10月,包括王思敬、汤中立等多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家权威...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像妈妈一样的老师 教师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进寄宿学校,和师生“亲密接触”)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