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30年,30多位老人心中的“孝子”——记优秀共产党员、皋兰县黑石川乡敬老院院长李本河

来源:兰州日报 2011-03-03 04:02   https://www.yybnet.net/

天气一天天地变得暖和了起来,这些天他正忙乎着为6位五保老人拆洗棉被棉衣。这一忙乎就是整整一周时间。从他那粗糙的手心手背,可读出他对五保老人长时间的付出和关爱。他,就是曾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皋兰县黑石川乡敬老院院长——李本河。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30年如一日,照顾敬老院里孤寡、智障、残疾无依无靠的五保老人,这位当年的“毛头娃”如今朴实的汉子先后为34名五保老人养老送终,不是亲儿却胜似亲儿,不是孝子却披麻戴孝。如今,在李本河的家乡,左邻右舍的人们众口一词:“本河是个大好人、大孝子!”

伺候五保老人总得有人去干

今年56岁的李本河,原本是皋兰县黑石川乡黑石村的一位农民,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兵复员回乡,时任乡团委书记;1982年夏天,黑石川乡新建起了养老院,10多位孤寡老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不过,由谁去伺候、去照顾这些老人成了一个大难题。“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份苦差事,没人愿意做,尤其我当时还是个未结婚的‘毛头娃子\’”。当时乡党委书记俞荣信找我谈话,让我去敬老院,他说照顾这些老人的人不但要善良,而且要细致入微,而这些条件我全具备,是最佳人选。”3月2日,李本河一边打扫着五保老人的屋子一边对记者说。

“我知道这活是个苦差事,得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可一想,人老了没人照顾是最可怜的事,何况我也是当过兵、受过党的教育的,伺候五保老人总得有人去干!”李本河说。

敬老院里的老人都是本地方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且大多是带有智障或肢残疾人。在没有敬老院之前,不是到处流浪,就是孤独地呆在自己的破房子里,衣食无着。就这样,李本河成了乡敬老院的“领导”,也是唯一的一名工作人员。乡里的孤寡老人多,敬老院里供养最多的时侯有十五六个,最少时也有五六个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端屎接尿……整整30年,年复一年繁琐、脏累的日常工作,将李本河从一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整天操持“家务”的“伙头军”。

朴素爱心用人生情感来诠释

在农村,养老送终在人的一生里是一件大事情。为能让养老院里的老人尽量走得“风光”一点,李本河在老人去世前便买好寿衣等物品,并亲自操办老人的全部丧事,披麻戴孝等所有细节一丝不苟。30年来,李本河已经为34位老人当过“孝子”。

敬老院里都是孤寡老人,来之前没人照料,脏得像乞丐,李本河咬牙为他们洗衣服、洗身子。但还有一部分大小便不能自理,为这些老人收拾屎尿,成了李本河难过的“关口”。李本河刚到敬老院没几天,一位名叫肖荣禄的老人便把大便弄到了床铺上。掀开被子,一股恶臭冲鼻而来,扔下被子,李本河冲出房间便是一顿大吐。 

“干过几次就习惯了。”李本河说,“人老了可怜,谁还没个老的时候,他们没孩子,我就当自己是他们的儿子了。” 

没有假期,没有周末,30年来,李本河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因为整个敬老院只有他一个工作人员,他既是院长又是厨师,既是清洁工又是洗衣工,里里外外,敬老院的一切都是他一人在操持着。

有人说李本河是铁人,从不生病。李本河却说自己不敢生病,也不能生病。因为敬老院里没有替换的人。为了照顾好五保老人,有时他爱人顶个班也不行,恐怕环境不熟悉操心不到家,即使病了也只能强撑着。

1996年,李本河得了阑尾炎,疼痛难忍。妻子劝他去医院做手术,为了照顾老人,李本河一直强忍着下不了决心。因为剧痛,在骑自行车前往敬老院时,曾几次翻车掉进路边的沟里。最后,妻子实在不忍心了,答应替他去敬老院照看老人,李本河才住进医院。这时,他已经痛得连走路都直不起腰来了。手术完后,没等刀口长好,李本河就急匆匆地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了敬老院。看他回来,敬老院里的十几位老人都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迎接,有的甚至拉着他的手满脸泪水。除了那次阑尾炎手术,李本河再没有离开过敬老院。

虽然贫困但始终不离不弃

至今,敬老院的大小事成为李本河每天生活中不能割舍的部分。感人的故事,从他憨厚的脸庞上一件接着一件被读了出来。记得两年前的一个冬天,兰州的雪下得特别大,当时有人对他说,黑石村有个孤寡老人,双目失明,没人照顾,白天有人给些吃的,晚上就只能睡在草垛里。李本河听说后很快就找到了这位名叫魏公相的老人。起初,老人思想上似乎有很多顾虑,使性子不肯到敬老院来。于是,李本河就像老人的亲生儿子似的,一遍遍地给老人讲述搬住到敬老院的好处。就这样,在李本河的再三劝说下,老人终于答应住进敬老院,如今,记者在敬老院见到的这位老人,穿戴一新,脸色红润。当问及老人在这里过得怎样时,老人连说:“好、好、好!”

由于长年累月伺候照顾五保老人,李本河不能出外打工,家里的承包地也无暇顾及。 如今,在李本河所在的皋兰县黑石川乡黑石川村,他家是公认的困难户。从当初的每月45元报酬,到现在的每月600元补助,李本河硬是扛了过来。生活上的艰难也曾使李本河动摇过,有一年,正逢两个儿子都在上学急需用钱,而每个月仅300元的工资,对李本河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他的姐夫在兰州某汽车修理厂给他找了一份门卫兼保洁的工作,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可当李本河对当时在敬老院的老人们说起这件事时,老人们泣声连连,拉着他的手不放。李本河说:“这些老人都是些苦命人,如果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我真的放心不下,即使有一天家里真的揭不开锅了,我也无怨无悔。”就这样李本河又留了下来,并坚持到了今天。

30年如一日,李本河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对养老院的孤寡老人,他无愧于心,对现在才600元的工资也看得很淡,但对亲人、对家庭,李本河却有一肚子的歉疚:村子里都脱贫了,那时家里还挖野菜吃、妻子有病长期没钱治、家人现在还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两个孩子上学的贷款现在还没还完、母亲弥留时,因为在照顾一位病重的老人,连见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赶上……

提及以后的打算,李本河说:“我会一直这样照顾着他们,我无怨无悔。”

细细品读李本河的事迹,感动之余他为我们勾勒出了社会最宝贵的价值:善良与责任。他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在逆境中坚持的奉献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优良品质。

李本河出生于农村,是一名普通党员。30年,一段不长不短的时光里,他为34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坚守着“儿子”的孝行。他不是被“拔高”的英雄,他默默奉献,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他爱老人胜过爱自己。正因此,他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社会的有序运行,需要明确的价值支撑与价值引导。如何让民间的道德力量在整个社会有效流动起来,并深入每个人的心灵,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实例,让善良与责任结伴前行,成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热切呼唤,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新闻推荐

从肃王萃灵寺到萃英学校

据【光绪】《重修皋兰县志》载,萃灵寺明肃藩建,同治间毁。那么它始建于何时?史志失载。它不可能建于明初,因为当时明朝刚征服饱经战乱的陇右,人口稀少,经济凋敝,而且残元铁骑不...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亲情陪护情暖山乡2011-03-08 04:00
猜你喜欢:
评论:(30年,30多位老人心中的“孝子”——记优秀共产党员、皋兰县黑石川乡敬老院院长李本河)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