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皋兰县石洞镇明星村出品的“明星”牌红砂洋芋,这些年一直成为国内蔬菜市场上的抢手货,种好“菜用型”商品洋芋至今仍成为村民们致富的“当家产品”。然而,长达25公里的农渠由于渗漏大、水质差、农户浇地不及时一直被群众称之为“卡脖子”工程。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明星村党支部筹集71万元,实施农渠衬砌节水工程。到今年五月份村民浇灌头水时节,村里的2500多亩红砂洋芋不出一周就全部灌完了。群众说,这件实事办在了他们的心坎上。
皋兰县石洞镇辖10个农村党支部,其中农村党员602名。今年以来,镇党委立足各农村党支部地域特色和无职党员的岗位特点,提出“一旗率先,五星争辉”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力求实现“支部撑起标杆、党员勇当明星”的目标,以此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即在所有农村党支部和党员中,倡导争做“主动学习星”、“带头致富星”、“模范服务星”、“邻里团结星”、“农家修养文明星”等“追星族”党员,真正涌现出“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的比学赶超氛围。
以往,农村党员大多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带富帮富的作用发挥不足。自皋兰县石洞镇开展农村党支部争创为民办实事先锋活动以来,农村党员特别是一些无职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举动开始显现。“元月25日前,完成新春社火队伍组建,投资3万元;2月28日前,完成新发展170个高架大棚设施农业在建任务,与78户人家签订每户500元设施风险抵押金发放合同协议书;4月底前,完成2000亩山地优质薄皮核桃经济林栽植任务……在石洞镇文山村党支部今年重点办理实事公开栏里,每月的工作都做了详尽安排并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村党支部书记魏宁邦告诉说:“今年,文山村正在创建全县优质薄皮核桃经济林栽培示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样板等实事工程共有5项,每项实事办理过程中都有一名党员干部和无职党员负责参与管理。”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皋兰县石洞镇在10个农村党支部开展“实事先锋”活动以来,时刻激发着农村两委班子和农村党员的践诺动力,推进新农村实事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明星村在今年实施农渠衬砌节水工程建设中,支部一班人和52名党员一道,发动群众抢农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最多的一天群众上工地超过了百名,这种“一呼百应”的场面,是近年未出现过的喜人景象。村里修建卫生垃圾台,可正值农活大忙时节,劳动力稀缺,4社党员魏晋山主动放下自家田间的活计,叫来在外打工的妻子,帮助社里完成修建垃圾台的任务。文山村4社的高架大棚搞了三年,由于缺乏技术,年年搞试验,群众没尝到一份甜头,再也不愿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赔本田了。无职老党员马永达便在今年春节期间一家一户苦口婆心做动员工作。遇见困难户在建棚过程中劳力紧缺,主动伸手相助,被村民公认为一名热心肠的人。从陕西杨凌运来的5万株核桃苗木怕风干受损失,可一时间又无处存放,村支书魏宁邦主动许诺,在自家小花园里深埋操心了一周多……
为使这项“实事先锋”活动取得长效,石洞镇党委要求每个党员在支部生活会上介绍上个月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承诺事项、服务公益办实事活动等情况,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党员对其进行点评,找出不足、剖析原因、提出整改要求等。
如今,在石洞镇党委所辖的10个农村党支部中,党员“学习星”、“致富星”、“服务星”、“团结星”、“文明星”等“追星族”不断涌现,给当地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种喜人局面的出现,得益于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广泛深入开展的争创为民办实事先锋活动。尝到甜头的群众感言:“给钱给物,真不如建个好支部!”
新闻推荐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无论是兰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川口工业园,还是省城北门兰州北龙口物流经济园,处处呈现着一派火热而又繁忙的生产建设场景:年总产能12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