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皋兰大地,田野间绿茵茵一片;行走在阡陌纵横间,一处处生态家园多姿多彩,分外醒目。由县乡镇党员干部倾情帮助农户示范种植的优质甜瓜、高原夏菜等经济作物长势旺盛,部门干部和技术人员带领群众齐心奔富路的场景随处可见……皋兰县在全县范围开展的“千名干部入百村、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正顺利推进,初见成效。
“多亏了冯站长,他不光把我的事记在本本上,还记在心里,帮我家解决了增收致富的大难题!”这些天来,皋兰县忠和镇丰登村三社农民彭茂嘉逢人就夸县里的农技干部好。今年开春后,县经作站副站长、农技干部冯祥盛在包村时了解到,农户彭茂嘉过去每年都种植40多亩地的露地旱砂瓜,雨水好的一年,收入还算可以,可一遇到天旱收入大打折扣,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种在地,收在天”。
为了彻底改变彭茂嘉及左邻右舍农户粗放种植经营的落后模式,驻村农技干部冯祥盛动员其一口气建了5个高架大棚,并决定从结构调整、农户培训、籽种选择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教会农民一把利用设施农业快速致富的“金钥匙”。从栽苗子到田间管理,冯祥盛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几乎天天守在地头,一步也未落下。眼见一天天进入膨大期的“银岭”甜瓜马上要上市,彭茂嘉看上去是一脸的喜悦和兴奋。
今年刚开春,皋兰县委决定集中一段时间,结合农村的田间生产,集中在辖区开展一项以了解当前农民所思、所需、所盼、所急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的“千名干部入百村、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要求上至县乡镇领导,下至村社党员干部,都要选择5—10户农户作为各自联系户,携带今年农业产业富民重点项目、蔬菜瓜类收购信息指南及化肥、良种、农资信息等进村入户,逐一开展政策、信息、技术帮扶活动。突出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做到党员干部进农家、利民实事进农家、政策法规进农家、信息技术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以实现“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要求走下去的驻村党员干部做到知基本情况、知当地优势、知发展方向、知社情民意、知致富典型、知贫困人家。活动期间,坚持“无上级重要会议不离村、单位无重大任务不离村、家中无急办事情不离村”,带着任务、带着便餐、带着感情给农民送去技术、送去温暖、送去信息。
全县2056名机关在职党员干部每天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记录“民情日记”,成为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一种习惯和一张履职尽责的“名片”,真正把群众的冷暖装在了心里,落到了实处。记者看到,“民情日记”里既有自个在加快区域发展方面的所思,又有邻里纠纷调解、贫困对象救助等关乎农家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字里行间无不展露出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和服务群众的奉献意识。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农户2.2万多户;解决水、电、路等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热难点问题220个;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846件;并确定819户中低收入的农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帮助制定了一家一户的增收计划。
谈到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皋兰县委书记徐大武告诉记者,通过这一形式和载体,就是要促使各级干部到农户家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做农民的真心朋友;促进惠农政策落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进而将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目前,随着“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的深入推进,皋兰县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心灵上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受到了一次活生生的党性党风方面的再教育,而广大群众也从这次活动中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从党员干部身上看到了丰收的希冀。
新闻推荐
【本报讯】 7月1日,兰州历史文化名镇丛书之一——《什川史话》正式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皋兰县什川镇是一个秀美的黄河河谷盆地。总...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