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百姓楷模
“这些天正是菠菜、娃娃菜、白菜花等露地高原夏菜浇水的关键时期,我得早晚守候在机井旁,好让乡邻们随叫随到!”连日来,在皋兰县西岔镇陈家井村“兰州高原夏菜出口栽培基地”上,三社68岁的老党员方建国顶着高温天气,手持铁锹忙乎着给乡邻们义务浇灌菜地。
说到老党员方建国,村里的人几乎众口一词“老方是个实心眼的好人。”年近古稀的方建国老人,早年干过村支书当过村干部。十多年前,老方卸任后,他脑海里酝酿着怎样继续发挥余热、服务乡亲一辈子这件“大事”。原来,由于受西电灌区季节性供水限制,一到夏秋就缺水,致使大片水地只能种着小麦“一茬田”,经济效益有限,村民们手里缺钱花。于是,老方选择了凿机井栽种蔬菜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其实,当时老方家的经济条件还很一般,全凭贷款、亲邻借款凑来的3.6万元,为机井开凿提供了资金保障,而每天凿机井的劳力又成为一件难心事。老方便挨个上门请来所有亲戚上工地,每天多达十人左右。在长达一年的凿井生涯中,老方每天天刚亮就开始下井劳作。遇上砂板岩石,就用钢钎凿锤子刨,硬是将一口直径一米、深34米的机井,全凭人力凿就。通水那天,眼见一股清澈见底的井水汩汩流淌,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为老方家凿井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
有了水,村民们种植高原夏菜的积极性甚高。这些年来,他们也从此学会了一年栽培两茬蔬菜的“种菜经”,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而方建国就成为服务村民们的义务管理员。他深知村民们种菜不容易,家境还不富裕,决定每户只收取电费成本,保本微利让利于村民放手发展高原夏菜。农家一时手头不宽裕缴不上水电费,老方就采取赊欠先自个儿垫付;个别村民为图方便省事大田漫灌浪费水资源,老方便及时宣传节水灌溉的好处。在田间地头,正在采收甜脆豆的陈家村三社种菜大户张庭元这样评价老支书方建国:“老方随叫随到心眼儿特实,我家栽种的12亩高原夏菜从未受到过水的制约,老支书古稀之年给我们干了一件最漂亮的大事!”
今年刚开春,老支书方建国为维修机井和购买水泵设备犯起愁来。由于儿子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亡故,照料两个孙子及家中的一切经济负担一下子落在了老人肩头。可眼看马上要春灌了,可村头的机井设施维修资金还远无着落,老方为此事昼夜难眠。
就在这节骨眼,皋兰县委组织部送来的5000元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老党员方建国的心田。前后不出一周时间,老方利用这笔帮扶基金,天天坚持下井更换维修电机、水泵及塑胶管等设施。都快七十岁的人了还要下深井,有个三长两短,一家人怎么办?老伴龚成花很担心老头子。老方却说:“做人要讲究信誉,村民们按时浇不上菜地才是大事!”就这样,在老方的坚守和劳作中,村民春灌菜田没有一块受到供水影响。
前不久,老方决定干脆在机井旁盖间简易房昼夜守驻下来,以保证乡邻随时浇灌上“放心水”。三社农民肖朝杰家一时人手不够,眼看水到地头了可无暇顾及。老方见状,不声不响地就给浇灌了。如今,只要邻家一声招呼,不分你我老方就给其帮助代劳了。
如今,老党员方建国还是始终如一守护在机井旁,他一心服务乡邻的故事也将一直延续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接过林权证,62岁的袁维仁高兴得手有些颤抖,“这次林权制度改革,山地分到了我们农民自己手中,这是继土地承包制后国家为农民出台的又一次改革,以后我们就成了...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