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本地蔬菜和瓜果大量上市的季节,理应是农户进城自产自销的旺季,然而,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标准化菜市场后发现,目前几乎所有的菜市场内都没有成功设立自产自销专营区。
自产自销柜台成摆设
“我们是鼓励农户来市场自产自销农产品的,还特地提供‘0’租费的摊位,但从这几个月的推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甘南路菜市场的经理邵晓军告诉记者,自产自销在该菜市场没能建立起专门的营销区域,甚至还有不少农户在确定了柜台后又放弃,连人带货全部退出菜市场。无独有偶,在张掖路菜市场里,记者也没有看到自产自销的专营区。经理陶玉林告诉记者,虽然市场里有近1/3的经营户是农户,但这部分经营户出售的农产品中,出自自产的量很少,大部分仍是从菜贩手中批发的。
8月15日,记者走访了兰州市静宁路菜市场、静安门菜市场、五泉山菜市场、张掖路菜市场及甘南路菜市场等多家标准化菜市场,均未看到自产自销的专营区。“市场主办方免收摊位费,只收取简单卫生费和电费。但是,对于这些专柜,进城卖菜农民反响并不热烈,专营摊位多为空置。”据商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到目前为止,兰州市已建成和在建的标准化菜市场达47家,但其中并没有成功设立自产自销柜台的菜市场。
运输不便 增加成本
“在街边卖家里种的东西风吹日晒很辛苦,条件允许的话我也愿意进菜市场的。”8月16日,在甘南路附近的巷子里,来自皋兰县的瓜农张师傅告诉记者,地头收购价格太低,有时候连本钱都挣不回来,为了增加销量和销售收入,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和老伴来城里卖自家产的西瓜,吃住都在拉瓜的农用车上。“菜市场不容许机动车辆进入,也不能住宿,虽然市场方给我们免去了一些费用,但我们仍需要自己负担住宿和存贮费用。”张师傅告诉记者,除住宿费之外,市场里多为固定摊位,存贮空间少,难以容纳过多产品,一车农产品需要分几批才能存贮,搬运耗时耗力,存贮费用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影响普通经营户生意
市场里设立的自产自销专区,也会伤害到市场里其他经营者的利益,不利于促进和谐经商。“我们卖的菜品种比较多,既有应季的本地菜,也有反季的外地菜,但无论是哪种菜,作为长期经营者,我们只能从菜贩手中批发,如果市场里设立了自产自销专区,不能说是坏事儿,但抛开租金不说,我们的本地菜肯定就卖不出去了,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肯定不愿市场方面设立自产自销专区。”张掖路菜市场里,菜贩小王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自产自销专区的想法。
陶玉林告诉记者,对其他经营者来说,市场是采取租赁的方式提供经营场所,如果设立了自产自销专区,由于少了中间的批发商这个流通环节,其价格势必比普通经营户低,这肯定会影响其他经营户的经营积极性。
新闻背景
6月,市商务局出台了《兰州市标准化菜市场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对标准化菜市场经营管理机构的职责、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内部设置要求、食品安全、消防卫生及日常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其中明确指出,享受政府资金扶持的菜市场,要在市场内设置农民自产自销区,优惠摊位租赁费用,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
相关人士称——
自产自销不适合菜市场应加快农超对接步伐
城关区商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认为,通过这几个月的实践操作,农民自产自销区不适合设在标准化菜市场内,应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地头价格,降低农产品销售价格。
“自产自销的形式在菜市场里应用性不强,但对超市来说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陶玉林告诉记者,菜市场的经营方式是将各个分散的经营户集中在一起进行销售,负责方仅起到一个管理、监督的作用,不能左右经营户的价格和菜品,也无法解决进菜和批发的进货渠道问题,因此将农户自产的农产品直接引入市场销售可行性不强,但超市由于是一个经营主体,可以决定从农户手中直接订购农产品,也可统一对农产品进行定价,既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实现了菜品的多样化。
新闻推荐
9月16日,皋兰县九合镇金沙村的村民们正在采收成熟的旱地金枣。金秋时节,皋兰县5万亩优质旱地金枣陆续进入采摘期,金沙村红枣合作社及农产品协会积极收购,方便农民就近销售。...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