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初秋时节,走进皋兰县北部山区黑石川乡,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幅加快发展的美丽新图景。黑石川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业没分量,工业无亮点。面对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现状,皋兰县黑石川乡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着力点,依靠工业项目带动“富民强乡”战略,提升了加快发展的速度。
真情引得项目来
发展从改善环境“出发”。一个诚心为客商服务和耐心为群众做思想工作的“一线工作法”在皋兰县黑石川乡推行,倡导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同时,实行项目落地“一站式”服务,推行“现场办公月”等,改善投资环境。投资5000万元的宏鼎新材料项目,30天即办妥开工手续,半年开始产品试生产。部分农户因土地征用问题干扰项目施工,乡村干部出面十遍八遍上门做一家一户的思想工作,自始至终没影响到项目正常施工。目前,仅今年上半年新引进的8家工业项目年产值已超过19亿元,吸纳当地劳动力2000多人。一个长期以农业为重的山区乡镇,在创新思路中开始华丽转身,其真正的动力源泉归功于干部不懈努力和真情付出。从去年以来,共争取引进各类项目23 项,到位资金2.43亿元。
特色农业惠及村民
地处皋兰县黑石川乡北部高海拔地区的大横村,原先荒废多年的老砂田,如今重现生机:通过栽植文冠果,套种金银花,上千亩旱砂田再次变成让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当地群众称其为“摇钱树”。这是当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涌现出的新景致。
利用土地资源丰厚优势,该乡积极发展“城市农业、特色农业”,通过科技扶持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高原夏菜、西甜瓜、红砂洋芋、制种葵花、草畜等主导产业,并形成中窑制种油葵、和平精细蔬菜、红柳养殖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新格局,建成千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仅蔬菜面积就达1.03 万亩,荷兰豆、甜脆豆、娃娃菜等销往国内国际市场。蔬菜生产由一茬向两茬转变,白崖等村种植的夏秋两茬蔬菜6000亩,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5%。在一个个农产品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发展订单种植8000亩,农民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圆了增收梦。
既当地主又做农民
和平村村民许月年初将10亩地按每亩300元的价钱转让给了流转大户后,丈夫腾出时间便到兰州一家公司务工,每月能挣个2000块钱左右,自己来这里打工,一个月下来也能赚2000元钱,左比右算,要比一家人守着土地强。眼下,和平村53户农家将土地流转后,又回过头来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用农民自个儿的话,这叫“既当地主又做农民。”
皋兰县黑石川乡最大的优势是土地资源丰富,目前,全乡共流转土地9578亩,其中500亩以上大户5户,200亩以上20户。兰州“金葵”、白银“金穗”等一批“农”字号企业入驻后,将自己手中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和农民的耕地充分结合起来,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管理模式,实现规模、技术、管理、经营“四位一体”,既解决了农民有土地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困窘,又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从此实现了农业由粗放经营向培育产业品牌的转变。
新闻推荐
出了城市就是农村,城乡之间几乎没有过渡带。这是人们对兰州的一个普遍认知。而在城乡一体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这一景象正在改变。南部的七里河八里镇,西固的陈坪一带,北到皋...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