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生态古镇、梨韵水乡”的什川生态旅游经济园被置于延伸黄河风情线的旅游文化“视角”。与兰州新区毗邻的西岔镇则依托兰州新区,发展中川工业经济产业园。九和镇南部则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打造对接安宁新区和西固石化城的重要产业延伸地带。忠和镇南部地区是对接兰州中心城市的首选地和现代商贸物流业龙头,着力打造兰州北出口现代物流经济增长带和省门“第一镇、第一村”。
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社保、住房等保障体系升级,皋兰县以城乡区域经济对接、小城镇建设为主线,以北龙口、九合等经济园区为载体的城乡全面对接、以县城—中川快速通道、县城西环路、乡村路网升级等为重点的道路基础建设实施、石洞镇城乡一体化及处在省门第一道的兰州北村(平岘新农村)等项目建设为突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2.1%。
城乡区域经济全面对接
皋兰是一个资源贫县、财政小县。作为市级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县,如何起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兰州新区,给皋兰人带来了欢欣和鼓舞,地处兰州、白银、兰州新区三角中心辐射地带的区位成了皋兰最大的优势,将推动皋兰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驶入发展的快车轨道。
正如皋兰县委书记徐大武说,主动对接两市、承建新区,推进城乡一体,将皋兰放在兰白经济大融合、区域板块大调整的大格局中去思考谋划,从经济布局、基础建设、生产要素等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接,是皋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皋兰因此突破了以往一直蜷缩在自己所辖的区域半径内,生产要素、经济要素、生活要素都不曾离开的小圈子,充分发挥构建兰州、白银、兰州新区都市经济圈不可替代的关联带和支撑点作用,积极“聚焦”,与兰州、白银、兰州新区“无缝对接”。最为典型的是被誉为“生态古镇、梨韵水乡”的什川生态旅游经济园被置于延伸黄河风情线的旅游文化“视角”。与兰州新区毗邻的西岔镇则依托兰州新区,发展中川工业经济产业园。九和镇南部则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打造对接安宁新区和西固石化城的重要产业延伸地带。忠和镇南部地区是对接兰州中心城市的首选地和现代商贸物流业龙头,着力打造兰州北出口现代物流经济增长带和省门“第一镇、第一村”。至此,皋兰全面迈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城乡大对接的“第一步”。
项目助推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和卫星城建设是皋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线”。“一路、一湖、三桥、三片”(即石洞寺路、东湖公园、兰泉路东延至东湖度假村公路桥、四中至商业步行街人行桥、仿古文化街到加油路人行桥、投资1800多万元东湖度假村,总投资7159.42万元安庆家园,投资2700多万元的仿古文化街)为主的重点工程率先实施……如今,由精巧别致的仿古文化街、仿古人行桥,在建的东湖度假村、东山生态森林公园等组成的县城东部休闲旅游开发带,天添庭院、三汇沁园等为主的商住楼群,与即将建设的中堡商业步行街、温州商贸城、及南面的魏家庄新农村、北面的东湾新农村改造和即将建设的金川小区、兰天半岛等项目遥相呼应,将形成全县最大的商业圈。同时,项目建成后,可安置城中村改造农户330户,新增商铺107户,转移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50多人从事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预计年收入达1500多万元。
都市农业成为农民“聚宝盆”
皋兰县县长宗满德曾在市人大十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扶持皋兰县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议案,即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及新农村建设步伐,力争三年时间内全县7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新农村。于是,皋兰以出口创汇蔬菜、设施白兰瓜,旱砂白兰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5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和7个千亩高新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五万七千”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及以“一带三组团一节点城市”建设为目标,精心打造忠和-水阜-石洞-西岔的“通道产业带”、及“一体两翼绿色长廊”“兰州、白银及兰州新区打造的都市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
皋兰都市农业在成为农民增收“当家品牌”的同时,也成了有效对接兰白区域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闻推荐
2011年8月30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2011冷冻年度空调白皮书》,美的变频空调以超过36%的市场占有率,继续蝉联变频空调销量冠军,成功登顶变频空调三连冠,变频王者霸气尽显,震撼业界。 &n...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