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初春的山村里冻土初融,但遒劲的山风一如刀割,乍暖还寒。2月24日,兰州市机关干部下基层帮扶工作动员会刚刚开过,市政协主席王冰就带着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冒着凛冽的寒风,走进了大山深处的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这里,是他结对帮扶的定点村。在未来几年里,他将深入这个山村,给他们送去致富技术、送去发展资金,帮助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蜿蜒的安高公路沿沟而上,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这条路是李家沟村到市区最近的一条路。此前每逢下雨,村民们连门都出不去。”同行的工作人员讲述着李家沟村的村史、人口和发展现状。车外面,山风卷起了阵阵尘土,使得光秃秃的大山更加苍凉。马路边的山屲上,栽种在红砂中的一片片桃树引起了王冰的兴趣。“这是县上鼓励村民栽种的旱地桃树,已经进入坐果期。”皋兰县九合镇的相关负责人说。王冰鼓励他们一定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寻求适宜李家沟村发展的项目,尽快带领村民致富。
在颠簸的山路上,一小时的车程显得格外长。刚一下车,王冰就拉着李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俞维勋,听取了村里的情况介绍。该村是九合镇地域最小、人口最少的行政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110户437人。但贫困户就有52户,占总户数的47.2%。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857元。
“缺水,短资金,没有项目。”面对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的生存环境,俞维勋显得一脸无奈。王冰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详细记录下了制约村民致富的主要问题,并鼓励村民们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他说,省上和市上确定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工作思路,就是要求广大机关干部下基层帮扶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各级党员干部也将满怀热情,带技术、带资金下乡,与当地村民一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全市乃至全省的广大群众共同奔小康。当听说村里已经开始种植旱沙地花生、洋芋、桃树,部分村民通过养殖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时,王冰频频点头,一再鼓励村干部和皋兰县的相关负责人,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一个符合李家沟村发展的规划方案,尽快报送市政协。市政协将聘请专家学者,研究产业可行性方案,帮助村里建设一个能拉动全村经济增长的项目,使全体村民脱贫致富。
随后,王冰又来到刘芝英、俞桂花、俞荣花的家里,给3位寡居的老人分别送去了500元慰问金,送去了油和面。
市政协秘书长段树嘉一同前往。
新闻推荐
天空里弥漫着黄土气息,就连阳光也是土的昏黄;干裸的地皮上冒着一点一点小麦刚刚出土的微弱的绿色,难掩刚刚过去的冬天带给大地的苍凉。这是北方乡村“清明节”到来时的春日...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