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六月,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兰州周边的农家乐等农村休闲旅游也日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市区前往近郊农家乐。如今的农家乐不仅仅是喝茶纳凉的休闲之地,更是体验采摘乐趣的好去处,这种既能品尝亲手采摘的新鲜美味,又可欣赏市郊美景的采摘游深受市民喜爱。采个草莓、摘个西红柿……这些在农民眼里再普通不过的活儿,却成为兰州市民旅游、休闲消费的一大热潮——采摘游。
由此衍生出的“采摘经济”链条涉及旅游、农业、交通、餐饮等多个产业,把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商贸活动融为一体,前景广阔。
草莓大棚迎来游客
近日,记者来到榆中县三角城乡詹家营村,2000多亩、52个大棚颇为壮观。短短一个月,15000斤草莓被采摘出去,加之平均每天200多人的接待,让榆中县农业示范园区的张德贵有点应接不暇。他告诉记者:“采摘游对农家乐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转折点。除节假日外,周末的游客也络绎不绝,今年我们接待的游客比去年翻了两番。”
张德贵说:“草莓刚采摘完一茬,现在剩一些没熟的,根本满足不了需要。”虽然今年草莓大棚由去年的12个增加到了15个,可他觉得还是有点儿少。火的不仅是草莓,前一段时间的油桃采摘同样是游客爆棚。进入大棚,放眼一看,人真不少。虽说熟的草莓已经不多了,但大家还是在仔细翻找着那吸引人的“红色”。记者看到几名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穿梭于绿叶红果间,尽情地享受着采摘的乐趣。前来采摘的彭女士对记者说:“采摘游既能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又能学到一些自然知识。农家乐周围的田间景色让人瞬间放松,地里的草莓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全年都有果蔬采摘
农家乐和采摘游是相辅相承的,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榆中三角城的草莓、安宁区的桃子、皋兰县的沙枣……这些生态园都逐步在传统的农家乐基础上增添了采摘游项目,让游客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旅游情趣中体会采摘的乐趣,这为兰州人把采摘游作为新兴休闲方式奠定了基础。在榆中的生态园采访时,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农家乐第一年转型投资采摘游项目时,大伙的心里还忐忑顾虑,怕种了这些果蔬卖不出去,投的钱可就全打水漂了,不过后来证明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每年到了草莓成熟的季节,除了平时摘了给批发商外,地头还会迎来很多采摘客,使得草莓大棚变得热闹许多。游客都爆棚了,何愁卖不出去。”
据介绍,像三角城农业示范园区,一年十二个月都会有果蔬采摘:1月至6月,可以采摘草莓;3月至5月,“彩玉”西红柿就结出来了;4月至6月,油桃又成熟了;6月至8月,杏子便可以采摘了;8月至9月,早酥梨就可以吃了;10月至次年1月,又有了红提葡萄。4月到10月天气热,游客都坐在园区的凉亭里采了果子吃农家饭。11月到3月天凉了,园区有温棚可供人们连玩带休息。兰州近郊的农家乐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全年采摘的雏形,这老少皆宜的采摘游成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也为兰州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商机。
推动采摘游走向品牌化
近郊采摘游经济目前正进入了更新换代期,过去主打观光游的封闭式收费景区在近郊游采摘经济市场下,将逐渐风光不再,采摘游一类的休闲体验类旅游项目将会大行其道。兰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虽然全年采摘游在兰州已有了雏形,但仍属于起步阶段,兰州采摘游在产品架构、市场开发等方面还有很多初级特征,只有不多的旅行社推出了采摘游路线。很多采摘游大多停留在搞个采摘节开幕式就行了的阶段,对果蔬采摘项目的市场推广下的功夫不够。“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比如结合天气变化,什么时候举办采摘节更合时宜,采摘节前和举办期间应该做些什么,如何把握游客的心理,如何对产品进行市场定位、定价等等。”
差异和特色是旅游项目的生命力,农家乐经过转型有了采摘游这个新项目,从原来只是简单的吃与玩,增加了趣味性和知识性。农业示范园区的张德贵告诉记者:“现在采摘游不只单一搞采摘节,而是人为赋予采摘游更多个性化成分:联合旅行社开展采摘一日游、自己组团举行采摘亲子游、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采摘游团购等等,开发集群式的旅游项目,让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把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商贸活动融为一体,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推动采摘游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新闻推荐
第十八届兰洽会开幕式明日举行,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7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十八届兰洽会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兰洽会执委会副主任唐晓明先生...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