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皋兰农村的发展,一段路、一条渠、一产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升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联扶”带来的实惠,皋兰农村正悄然发生着新变化。
记者从皋兰县联扶办了解到,自今年2月份全省启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后,皋兰县的64个村先后迎来了省市联扶单位的“贵宾亲戚”。同时,皋兰县167个部门的2412名干部也分赴全县各村,全面开展联扶工作。“怎么帮,农民才能富?怎么做,农村才能兴?联扶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在多次实地调研和召集村民座谈后,“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等载体成了皋兰县为民办实事,因地制宜、结合县情,推动联系村迅速走致富路的工作重心。
“联扶行动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思路、带来了项目资金,随着发展规划的制定,项目的逐个实施,全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皋兰县平岘村党支部书记彭林志高兴地说。
位于忠和镇西北部的平岘村居于省门第一道的重要位置,但多年来因受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村级经济一直难以突破发展瓶颈。全村1972人中有407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贫困面达36.6%。
联扶活动开展后,在省市县三级联扶单位的帮助下,平岘村第一次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即三级联扶单位协调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规划兴建一条路、一条渠、一塘坝、一个蔬菜交易市场、一条管线、一个协会、一个示范基地的“七个一”规划。目前各个项目正在落实,塘坝已初步建成,路面、渠道、管线等工程也已全线开工,村里80%以上的农民都通过投工投劳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平岘村的各个项目建设中来。据介绍,随着塘坝和管网的建成,蔬菜交易市场、基地和协会的建立等项目逐个实施后,平岘村的经济结构将会有一个大的改变,种植结构会进一步调整,设施农业会进一步延伸,销售渠道会进一步扩大,对于村民们来说,这是一个能帮助村民自己脱贫致富的最好渠道。
和平岘村一样,皋兰县集中开展的“项目进村”办实事活动在全县各村遍地开花,形成了县有方案,乡有谋划、村有思路的联扶模式。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增强了贫困村造血功能和特困户脱贫致富能力。
“有了项目和产业,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结构调整了,即便干部不一对一的帮扶,我们自己也就富起来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皋兰县集中开展的以“项目进村,产业富民”为载体的办实事帮扶措施得到了全县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可和拥护,很多村民都表示,他们并不缺少发展的愿望,也不缺少发展的激情,而是缺少发展的途径,而项目和产业进村,则弥补了发展途径的“短板”,成为农民最受欢迎且帮助农民共同致富的联扶“金钥匙”,把农民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集中到了“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的行动上。
新闻推荐
二十多年前的某个夜晚,余秋雨顺着文化的脉络风尘仆仆地苦旅到兰州,住在皋兰山下的一个旅店里。夜太黑,一路累乏的他竟把皋兰山上点点的灯火误做了星星,也正是如此疑惑,才让一...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