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细心的皋兰县城乡居民发现,如今,摆在他们餐桌上的蔬菜、水果和肉食品种越来越多,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皋兰县全力抓好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为龙头的“菜篮子”工程安全建设,引导农民把农副产品做成特色品牌产品,农民有了利润,市民的餐桌也更安全更丰富了。
如今,在皋兰,什川镇的白兰瓜、忠和镇的旱砂西甜瓜、石洞镇的“明星”牌红砂洋芋、九合镇的“航天2号”温室辣椒……都是在省内外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品牌特色农产品。县农技部门近年在皋兰县九合镇钱家窑村产业示范基地先后实施“黄板诱杀”、“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控新技术,辅助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引导农户推广发展大棚辣椒和西红柿产业,培育出了有市场竞争力的“航天2号”辣椒品牌和“金铁王”西红柿品种。标有金字招牌的绿色产品,每年夏秋时节都是安徽、重庆、河南等地客商抢购的紧俏货。
日前,记者在皋兰县西岔镇阳洼窑村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示范点上看到,绿意盎然的甘蓝和菜花地里,分布着整齐的黄色吸虫板,近看,黄板上布满了各种对蔬菜有害的蚊蝇。“这是物理防治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这些蚊蝇的趋黄光性,可以有效杀死成虫,从而减少和杜绝幼虫繁殖,在源头上消灭蔬菜病虫害。”皋兰县农技中心主任魏至春介绍道。而在另一处太阳能灭虫灯示范区,记者看到高悬在药盆上的太阳能灯,通过其自身的蓄电功能,日夜不停地“工作”,最大限度地消灭田间病虫。据了解,在皋兰县西岔镇、什川镇建立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示范区,主要示范推广全自动智能性太阳能灭虫灯、黄板诱杀物理防虫技术及生物农药防虫技术。
魏至春说,目前,他们已在这两个镇的田间地头悬挂黄板10万个,主要诱杀蚜虫、潜叶虫、白粉虱等害虫,累计防控面积8400亩。其中,西岔镇阳洼窑村作为该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示范中心示范区,安放全自动智能性太阳能灭虫灯100台,每15亩安放1台;田间悬挂黄板22500个,每亩悬挂15个,防控面积为1500亩,配合生物农药爱诺虫清、阿维菌素、除虫脲的推广应用,将主要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0%以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以上,农药残留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质量安全标准。“蔬菜绿色植保技术功效显著,不仅降低了菜农的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最重要的是控制了蔬菜污染源头,保证了蔬菜质量安全,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皋兰县农牧局副局长李清凌在介绍这一技术时由衷感叹。
田野间到处是一派收获的年景。皋兰县九合镇钱家窑村5社示范户王兴荣,用绿色防控技术栽培的温棚西红柿、航天辣椒等作物,今年长得出奇地好。他指着一棚长势较为旺盛的西红柿说,用“太阳能杀虫灯”来控制病虫害的效果就是好。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农药费和劳力,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城里人的“菜篮子”更安全更放心。今年,钱家窑村辣椒和西红柿温棚发展到上千亩,亩均收入达1.5万元,仅此一项就成为全村农户人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据介绍,全县目前已建立了3个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6个示范点,示范推广面积2.2万亩。去年,全县利用国家植保工程项目购置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250台。今年,又购置粘虫黄板20万张,有效保障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皋兰县农牧局副局长李清凌说,通过实验对比,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每年可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病虫害防治成本可降低25%以上,用药防治次数相比减少3至4次,每亩减少人工3至4人,节约成本40元。“今年县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在示范区抽样检测180个蔬菜样品,未发现农药残留超标样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为了推进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皋兰县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在全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先后制订或修订万亩旱砂西甜瓜、千亩设施农业无公害等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按照“标准、绿色、安全、高效”要求,在辖区建立了富硒白兰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四个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设立19个科技示范点,培育主导产业村42个,示范面积达9.2万亩。
小提示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是确保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新闻推荐
10月23日是“重阳节”,皋兰县九合镇金沙村80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从村委会主任手中分别接过了300元的养老金。从今年开始,在国家对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每月每人发放55元的基础上,皋兰县九合镇金沙村决...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