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笔直的公路,穿山越岭逶迤而来;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在乡野山村横空出世;一个个园区,生产线飞速流转……2011年,兰州市市列100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29.8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23个;今年前5个月,市列100项重大项目开工85个,完成投资96.1亿元。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兰州市项目建设风帆高扬,一个个强市富民的重点项目,在辽阔的金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垒起了发展前进的“阶梯”,吹响了兰州提位争先、率先跨越的号角。
2012年4月18日,兰州新区13个重大项目举行集体开工仪式。此次开工的项目总投资达到137.78亿元,涉及城市综合体、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部经济、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多种行业,真正体现了兰州新区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和落实力度,全面掀起新区开发建设新高潮的积极作为。这,只是兰州市众多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中心带动需要项目作支撑
作为省会城市,兰州一直被寄予厚望。今年2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兰州市调研时就强调,要不断完善功能,全面提升形象,做大做强实力,把兰州建设成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打造成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培育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中心带动、开放带动和示范带动作用,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作出更大贡献。
而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也明确要求兰州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新区建设步伐,努力提升中心城市对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兰州要发挥中心带动、开放带动和示范带动的功能,就必须找到合适的抓手和平台,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承担起身为省会城市的责任和重担。经过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市委、市政府认为,这一重要的抓手和平台就是项目建设。因为项目是支撑发展的载体,也是转型跨越的保证。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这一点,在王三运书记对兰州的发展要求中也得到了体现——“围绕建设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而推进产业发展靠什么?必须依靠好项目、大项目的带动。”
“面对全省加快发展、时不我待的紧迫形势,我们要通过实施项目带动行动,努力把国家和省上的扶持政策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最大限度地把政策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促进大发展。”市委书记陆武成说。而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紧盯世界市场,紧盯国内外500强企业,紧盯有相当实力的民营企业,采取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切实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具有爆发力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此来增强兰州的发展后劲。
招大引强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今年2月开始,由市委书记陆武成,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率领的经济合作考察团,带着规划、带着项目主动出击,跑国家部委,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访安徽贵州,上北京、下江浙、跑广东、赴港澳台,拜访有关大集团、大公司,推介项目,寻求合作,用真情和诚意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项目落户兰州。特别是今年3月,就在陆武成离开台湾返回兰州的第三天,来自台湾的投资者便随后赶到兰州考察,就相关项目生产基地落户兰州新区进行了详细商谈。一路舟车劳顿,一路风尘仆仆,兰州招商引资工作进度的不断刷新,正是我们转变工作思路、全心全意抓项目的体现。
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各部门、各县区踊跃争先,各级招商小分队纷纷出击,全市上下形成了“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强大合力。
2月26日至3月1日,兰州市党政经济合作考察团在赴安徽合肥、芜湖、贵州贵阳、江苏南京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和招商引资活动,先后与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海螺水泥、雨润集团等大企业洽谈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3月6日至9日,陆武成、袁占亭率团赴北京出席兰州市经济合作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签约16个项目,总投资107.86亿元;3月10日至14日,陆武成率领兰州市经济合作考察团赴港澳开展考察招商推介活动,探寻新的合作领域和空间,签下6个大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3月15日至18日,陆武成又率团赴台湾开展经贸合作交流,签约项目3个……兰州招商引资最大的高潮集中于今年7月份召开的第十八届兰洽会,期间兰州市签约项目88个,合同引资1269.28亿元,是去年的2.6倍,占全省的27.5%,成为多年来增幅最大、成果最丰硕的一年。法国液化空气、德国麦德龙、中国化工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亚邦控股集团、红星美凯龙、香江控股集团、五洲国际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纷纷抢滩兰州,落户发展。
抓项目签约是前提,落得下、留得住才是关键。为此,兰州市在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中,推行“指挥部模式”,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相关部门和县区领导参加,项目业主、设计部门、建设单位共同参与,建立各方参与、共同给力的项目攻坚机制,对项目建设涉及的所有审批手续,由指挥部“一门受理、联审联批、限时办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别是整合组建了兰州新区建设投资集团、兰州国资投资公司等新的投融资平台,先后发行30亿元城投企业债券,开展了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融资试点工作,极大提升了融资能力,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项目建设各有特点“满园开花”
2011年6月,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兰州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在新区开工。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建成即将投产,设备正在调试中。基地建成后,兰州地铁建设所需的盾构机将全部由铁建重工集团兰州基地研制生产。
2012年3月,兰鑫钢铁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在皋兰县三川口工业集中区正式投产。该项目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推山建厂”,解决用地困难的问题,并且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8个月建成的高建设速度。
同年3月30日,投资15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在兰州高新区雁滩园区签约并开工,填补了高新区现代城市综合体项目的空白,成为兰州市首个“当天签约、当天开工、当年完成工程主体”的重大项目。
……
兰州的优势在于工业,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兰州立足集中集聚发展,把多元产业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特别是按照“项目落实在产业上、产业布局在园区中”的思路,制定了全市园区和产业布局规划,以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为方向,以构建"3+8"板块经济体系为突破,集中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破解土地瓶颈问题,使城市结构调整与产业集聚发展相融合,扩大了项目建设的平台和空间。在新区,重点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仓储等服务业;在高新区,重点布局发展以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为主的高、新、尖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区,重点布局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精细化工、有色冶金、航空航天、轻工食品、新能源、新材料、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同时,还按照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确定每个县区集中打造一个产业集聚区,实施八个县区产业园区建设,县区产业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走进刚刚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林立的塔吊舒展着臂膀,大型施工车辆来往穿梭,一座座厂房正拔地而起,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景,昔日以农业为主的秦王川,如今已变成了投资开发的热土。新区内,舟曲灾后重建兰州新区转移安置项目已如期完工,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太阳能集热项目具备了高科技和新能源两项优势,吉利汽车生产线上的汽车经由新区源源不断走出国门……短短两年间,兰州新区的变化令人惊叹,楼房在一层一层地升高,道路在一段一段地延伸,湖泊在一片一片地开挖,新栽的树木奉献出一片片的绿荫,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陆续慕名而来,扎根新区,投资兴业……当初规划在图纸上的宏伟蓝图,如今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工业项目和产业项目增添了兰州的发展后劲,全市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则正在夯实着兰州发展的基础,让兰州经济更具活力。
“近年来,兰州市立足提升城市形象,把基础设施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领域,并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全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说。特别是在城市功能完善方面,兰州市重点实施了南山路、北环路、市区至新区快速通道,以及元通、金雁、深安黄河大桥等路桥建设项目,市区交通压力正在逐步缓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重点实施了一批保障性住房项目,去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5557套,实际开工率109.8%,主体完工16175套。今年已开工建设8248套,开工率达到75%。随着各类民心工程和民生项目的开工建设,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活在兰州,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舒心。
优化环境让项目落地早结硕果
“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更是战略资源。”这是兰州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共识。有很多从外地来兰投资兴业的企业家都感慨地说:“正是由于兰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让我们的项目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签约落地并建成投产。”
实际上,每一个项目成功落地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全市上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心和魄力;每一个项目的投产,都是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的结果。因为我们知道,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才是促进项目早日见效的重要保证。
从2010年开始,兰州市在全市持续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并以此为抓手,大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环境,确保了一批重大项目引得来、落得下、见实效。在审批流程方面,制定了《兰州市建设项目横向审批流程》,大力推行网上并联审批,优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全市54个部门和单位、8个县区政府,共梳理审批事项1473项,压缩394项,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80个工作日,压缩为80个工作日。
奖惩并用、责任到人,是兰州市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措施。从2011年开始,全市制定出台了《市级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实施办法》,确定了责任、协调、服务、督查、奖惩五大机制,对年初确定的100项重大项目进行分解落实。每个市级领导根据包抓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力量,深入调研,适时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协调督办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快启动、快建设。同时,还将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对相关领导的考核之中,进一步夯实了领导包抓项目的责任机制。
与此同时,兰州市还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对重大项目进行督查,并严格落实月通报、季排名、年(半年)考核制度,坚持晒“成绩单”、晾“排行榜”,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县区和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考核居末位的县区和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确立重业绩、重实效的用人导向,极大地鼓舞了县区和部门抓项目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市上下想项目、议项目、上项目、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在项目工作的有力推动下,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较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15.1亿元,增长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8.13亿元,增长1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16亿元,增长46.8%,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亿元,增长17.3%。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203.34亿元,增长9.93%;一般预算收入52.16亿元,增长20.8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4.3%和21.3%,创多年来最好水平。
兰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在一个个项目的推进中不断积聚着实力,在新的机遇面前振翅腾飞。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30日,旨在为落实“人才强县”战略,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皋兰县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表彰大会,在县委会议厅隆重举行。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术研究、技术创...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