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兰州日报》刚刚创刊时,本人因平时喜欢弄点文墨,加上刚创刊不久的《兰州日报》刊发了我撰写的几篇新闻稿件,就被皋兰县组织部门破格从一家企业单位调来县委报道组,专门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由当初的一位“门外汉”,变成了一位经常为《兰州日报》撰写新闻稿的县区“编外记者”。一位哲人曾说过:“热爱是一位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直激励我在自己的新闻采写路上不懈追求,不敢怠慢。20年来我先后在《兰州日报》刊登各类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多达一千多篇。一些有分量有质量的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屡屡见诸报端,有的还荣获报社编辑部好新闻奖励。身处县区,怕苦怕累怕麻烦,是当不好“编外记者”的,县区记者采写新闻稿件常常要争分夺秒,要写出一篇质量上乘的新闻稿件,不下苦功是不行的。20年来,我为《兰州日报》撰写新闻稿件深感骄傲,且乐此不疲。曾放弃过许多节假日休息,每天都在关注不断成长中的城市党报。个人的感受是,做一名《兰州日报》的“编外记者”,就要多吃苦,就要做到腿勤、眼尖、手快——一句话,一篇好新闻,是用脚“丈量”出来的。
长时间以来,我偏爱着那些农村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草根”人物,20年的岁月里,我先后挖掘采访过30年坚守乡敬老院悉心照料孤寡老人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膺“中国好人榜”的李本河;有背着妈妈教书的“十大陇人骄子”曾笃财;有“孝心殷殷感天地”的普通村妇邵桂芳;有行走在田野上的“时尚造型师”陈磊;有自费去香港摘得“兰州鞭杆”金牌的乡间农夫李少华;更有“临危不惧、舍身救人”的农民工、兰州市首届道德模范火照忠……这些背负着重任的最坚韧的民族“脊梁”,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辉,启迪的是金城兰州人的灵魂。
正是肩挑《兰州日报》“编外记者”这副重担,我时刻被报社编辑部一束束信任的目光鞭策着。钱钟书说过:“一切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每当自己在《兰州日报》编辑部的策划中完成一件采访的重任、或是采写出一篇有分量的稿件,内心便会产生一份荣誉感。我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时刻珍惜与《兰州日报》这份情缘,做好一名《兰州日报》的“编外记者”!
改版后的《兰州日报》,从内容到形式,面貌焕然一新,我衷心祝愿《兰州日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力争办成全国一流的城市党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3日,市政协领导前往皋兰县,视察皋兰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今年皋兰县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呈现新气象。截至6月底,开工建设84项,开工率达93.3%。市政协主席王冰,副主席魏邦新、孙...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