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培育新品种打造特色品牌 高原夏菜已成兰州“新名片”

来源:兰州日报 2013-08-14 19:17   https://www.yybnet.net/

初秋的兰州,风和日丽、瓜菜飘香! 70多年来,以白兰瓜为代表的金城“农”字号品牌托起了兰州“瓜果之城”的美誉!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兰州的蔬菜种植经过了自给自足、设施农业、露地蔬菜这一过程,如今,兰州蔬菜被统称为高原夏菜和冷凉蔬菜,高原夏菜已成为继读者、牛肉面、黄河风情线后的兰州“第四张名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蔬菜产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何去何从?勤劳的兰州人开始了新的探索。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化发展

一大早,太阳还没有“露脸”,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的石万元走进了自家的塑料大棚,采摘成熟的西红柿。“农技人员经常来查看病虫害,帮助我们进行田间管理,丰产的西红柿年年都能卖个好价钱。”石万元说。

兰州海拔高、温差大,地形及气候多样的特点造就了蔬菜种类的多样性,外销品种有306种之多。每年5-10月份,兰州高原夏菜能够提供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其中以白菜花“巴黎雪”、“雪洁”,青花菜“绿洲”、“绿奇”,菜用豌豆“台中13号”、“台中11号”,甘蓝“中甘17号”、“中甘21号”,辣椒“民欣早椒”、“陇椒2号”,“春玉黄”娃娃菜等品种备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兰州紧紧盯住南方市场需求,大量引进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大面积示范和种植,今年又增加了苦苣、紫菜花、紫苤蓝、宝塔花菜、乌塌菜、鸡毛菜、大芥菜和抱子甘蓝等20多个特菜新品种,基本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从数量、质量、品种上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使兰州高原夏菜备受消费者欢迎。

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主任贠文俊告诉记者,为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兰州市每年列出专项资金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农民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0期以上,参训农民达到12万人次。年引进和推广高产、优质、安全新品种200多个,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年示范推广新技术40余项,农业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近几年,兰州市整合全市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形成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中心园区、农业专家热线和农业专家直通车四位一体的科技服务模式,实现了科研、推广和生产良性互动,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有力地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

统一“着装”创市场

提起品牌的好处,阳洼窑村党支部书记石万千笑着说:“以前我们种的辣椒每斤能卖个1元多就已经很高兴了。后来有了自己的牌子,虽然种植的要求提高了,但价格也涨了。像今年每斤西红柿地头价就要2元钱,过年前后就更高了,今年1亩蔬菜收入不下5000元。在全市,像阳洼窑村民这样受益于品牌建设的菜农还有很多。2006年,兰州将蔬菜产业品牌统一命名为“兰州高原夏菜”,并在统一品牌的前提下,在箱体包装、标识标志、商标使用方面创新思路、放活机制,保持“高原夏菜”统一大品牌,企业使用子母商标。统一“着装”闯市场让高原夏菜成为国内农产品市场上迅速崛起的品牌明星。

从2007年开始,兰州市组织人力赴外省“上门”推销,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兰州高原夏菜”推介宣传活动。同时,每年举办一次兰州高原夏菜对接会,吸引客商来兰州。由此,组建蔬菜产销企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保鲜冷库等一系列延长蔬菜产业链的活动开始兴起。从定远镇至蒋家营村4公里内,记者大致数了一下,共聚集了10多家蔬菜保鲜库,它们不仅带动了包装、运输、餐饮、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兴起,每年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

据了解,目前,兰州高原夏菜基本形成了以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建成榆中宛川河流域等大规模无公害外销产业基地、二阴地区绿色蔬菜基地及秦王川等设施生产示范基地,拥有272家专业合作社、64家重点龙头企业,建成蔬菜保鲜库89个,年吞吐量150万吨,使兰州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和交易中心。

“联户联保”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村民景正红每天在地里忙活的时间比其他农户要长,因为她是“联户联保”监督负责人之一。景正红告诉记者,除了管好自家的菜地外,她还负责9户农民的生产技术指导、投入品购买使用和“三册一表”的填写。

在景正红给记者看的“三册一表”档案袋里,装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督“联户联保”登记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户农药购买使用情况登记表》、《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热线服务联系电话一览表》及《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手册》。“每户配发一个,既为农户提供了技术资料‘明白袋\’,又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档案。”

据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蔬菜站站长腾汉玮介绍,2009年,兰州市在全国首创“联户联保”组织化管理模式,即每10户确定为一个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推选一名“联户联保”监督负责人,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每户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原始档案,互相监督农药使用,一旦某个农户的某种蔬菜发生质量检测问题,将累及10户菜农的蔬菜销售。

在此基础上,2002年,兰州开始实施“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包括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在内的90项地方标准,让全市绝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标可依。截至目前,兰州已建立了从种植环节的产地环境监测认定、产品经销环节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终端消费市场准入制度等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认定通过178.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78个,全市所有蔬菜经销企业和供销商以及蔬菜生产村都推行实施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运行体系。

2011年,兰州富硒白兰瓜产业发展座谈会在皋兰召开,会议内容为重振兰州白兰瓜声誉,促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向标准化、特色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据皋兰县农牧局副局长王朝军介绍,目前,皋兰四个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已达11万亩,带动全县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到15.1万亩,其中兰州白兰瓜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万亩,带动面积达2.8万亩;高原夏菜4.1万亩,带动面积5.1万亩。加上秋季复种3.8万亩,预计全年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将达到18.9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3%,产量将达到4.45亿公斤。兰州富硒农产品标准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两年,兰州市与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展了兰州市富硒农产品优势区域划分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并制定了《兰州市农产品—富硒白兰瓜》、《兰州市农产品—富硒玫瑰》、《兰州市农产品—富硒葡萄》和《兰州市农产品—富硒高原夏菜》4个甘肃省地方标准,并于2010年5月1日颁布实施。这是兰州市和甘肃省首批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为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富硒特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标准,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走在了前列。兰州市依据富硒的自然禀赋和标准建设的先发优势,确定了以自然、生态、绿色、安全、保健为主题,以开发兰州高端富硒农产品为目标,以打造西部富硒之都为方向,以2015年发展天然富硒兰州高原夏菜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为目标,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富硒产业发展的战略。即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品牌战略;强化质量安全;加大政策激励,树立富硒兰州高原夏菜优势品牌。

没有转型就没有跨越。兰州蔬菜产业由小到大,几度春秋,几度沉浮。经过多年的精心呵护和培植,加上品种的改良换代、技术的推广更新、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85万亩、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的兰州蔬菜,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0%。

新闻推荐

民生工程结硕果教育均衡惠万家 ——皋兰县加快推进教育基础建设工程纪实

今年,皋兰县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学前教育幼儿园改造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专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等教育基础建设工程项目54个,总...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培育新品种打造特色品牌 高原夏菜已成兰州“新名片”)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